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其他类型 > [历史剧]朕不能死 > [历史剧]朕不能死_116
  不管怎么说,恭亲王的势力确实大不如前了,慈禧载淳在他被罢免军机处职务的时候,趁机在六部都安插了不少人手,再加上今年恩科,给朝廷输入了不少新鲜血液,即使这些人目前的官职还不怎么高,但是几年过后,也能成为不少的助力。
  这点,载淳清楚,慈禧清楚,恭亲王奕更清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是。
  如今伴随着载淳年纪越长,朝廷上的风气也开始变动起来,许多官员,即使是曾经在恭亲王门下的,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开始向载淳手底下靠拢,再加上焦佑瀛的起复,官居一品,曾经被恭亲王和慈禧联手打压下去的八大臣党如今也开始有了抬头的形式。
  “对了,皇上,皇上还有件事要和你说。”
  “皇额娘但说无妨。”
  “听说皇上打算开海市了?”
  “自然。”开海市原就是载淳攻占琉球的主要原因之一,只不过如今载淳做事隐蔽,兵部和粘杆处消息捂的紧,所以慈禧慈安也是最近才得到的消息。
  慈禧慈安闻言,心下不由叹了一口气:“皇帝心急了。”
  “怎么?”载淳不解。
  “昨日收到天津那僧格林沁的折子,天津出事了。”僧格林沁虽归兵部管,但因为和慈禧有些不清不楚的裙带关系,所以也算是慈禧的人。
  载淳当下接过奏折,看了起来。
  但见奏折如此写道:天津城产生□□,乱民焚毁教堂,杀死法国领事和外籍教士多人,还请朝廷速速裁决。
  载淳看此,眼睛一暗,怎么会这样?
  却又听慈禧继续说道:“皇上如今与洋人想联合开海市是好的,但是国内的民意也不得不顾,我大清子明多受洋人欺侮,若要联合洋人一同协作,除了兵力,很多事也是要考虑。”
  大清的大部分百姓,有件事的不多,很多人对于洋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只是没想到,居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冒出来。
  只是,怎么会这么巧?
  载淳不由纳闷。偏生赶在大清与大不列颠正处于蜜月期,正打算合作的时候,莫非是有人暗中推动不成?
  第145章 天津突变(二)
  天津城的事情, 来的蹊跷, 也来的突然,由不得载淳不多心。
  作为帝王, 疑心是难免的,更何况天津又是京城的看门城, 眼皮子地下发生的事情,他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怎么能不纳闷?
  载淳送走了前来看望自己的慈禧慈安之后就马上叫李莲英去了雍和宫请夏昌平。夏昌平得了载淳急招,跨马加鞭入得宫中,又快步步入养心殿,只见得载淳正阴沉着脸,手里攥着一本奏折。
  “叩见皇上,皇上晚安。”夏昌平看得载淳的神色, 便知定是出了什么惹怒载淳的大事,当下说话不得不谨慎。
  载淳听见夏昌平来了, 收敛表情, 叹了一口气:“夏老,自己看吧。” 夏昌平恭敬的结果奏折迅速的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这是越看,心里也觉得不对劲。天津卫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直都是粘杆处监察的重点,但如今粘杆处竟然至今也没得到消息,显然,天津城内的粘杆处也出问题了。
  “回皇上, 此事不得不深思。”
  显然夏昌平和载淳想到一块去了,载淳严肃的点了点头:“如今大清正与不列颠联合开海市,但在这时天津城出事,而且粘杆处竟然一无所知。夏老,你知道我的意思,此事必须深查。”
  夏昌平亦是一脸严肃,心底却是动了些杀意:“自然,奴才一定不会辜负皇上嘱托,此事臣当亲自前往,若有异心者,奴才绝不姑息。”
  “拿着血滴子去,顺带也捋一捋粘杆处,这样的事,朕不想再见到。”
  血滴子出必定见血,载淳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容易心软的新手皇帝了,很多事情他知道,只有杀一儆百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夏昌平当下领命,心中百般思量,便退回了雍和宫。
  如今的夏昌平已经近年纪不小了,伦理说很多事并用不到他出马,但这件事,一贯深谙各种黑暗面的粘杆处总都统却闻到了一股不一般的阴谋气息,不得不去。
  夏昌平回到雍和宫后便暗自钦点了自己甲部的特务们,别的三部一点消息都没有漏出来,然后一行人便在黄昏时分,易容成行商,悄悄的跑出了紫禁城。紫禁城至天津,快马加鞭的话大约半日也就到了,但因着他们是化妆成行商,所以走的略慢些,一路上也顺带着搜集着情报。
  自古以来的官道上都设有驿站,偶尔也会有一些茶摊。这些茶摊大多数都由当地人设立,用于招待那些想要略作休息的人,毕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能入驻官府的驿站。
  “老板,来壶茶。”行至天津城附近,夏昌平看见一座茶摊,便带着人马走了进去。这家茶摊的摊主是一老一小一对父子。老茶摊主看见夏昌平这群人,打量了一眼便知道这群人怕非富即贵,不是寻常人,遂打发了儿子,自己亲自上去伺候。
  “大人,您要茉莉花还是普洱?”
  夏昌平听得老茶摊主的话,当下客气的点了点头,从荷包里取出些许散碎银子交与摊主:“那谢谢老丈了。咱原是要去大沽口替京中贵人采办的差人。最近几日听得天津城中似是不好,所以想问问老丈人,可是发生了什么。”
  宫中的采办乃是专门负责皇商的管理部门,算是内务府下面的小官。而天津城是勾连北京的海上运输重要港口,很多京城采办的东西都是由天津运入的,而天津自古也有九江汇聚,直通大海的意头。
  夏昌平化用这个身份很是得当,这个官身不大,但又与皇家有些关系,用于在外行走,最是方便。
  茶摊老丈听得果真是京城中的贵人,当下谦卑的笑了笑:“多谢大人赏赐。”
  “要说这天津城这几日可是不怎么妙,洋人和那些反抗洋人的少年人乱作一团。不少少年人带家伙烧了好几处洋人的教堂,还杀了几个洋人,吓的天津城的城守和知县连忙派人加强了戒备。这几日风声鹤唳的紧呢。”
  夏昌平听得老汉的话,复又问道:“怎会这样?”
  老汉闻言,瞧了瞧四周,不由地下了头,悄悄的说:“听说是因着望海楼教堂和仁慈堂的缘故。前几个月天津城发生了不少儿童被拐卖的事情,因着丢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所以闹得很凶,后来抓到了几个疑凶,都供认是受望海楼教堂教民的指使,后来又有人传言说,那望海楼里的神父和修女最是人面兽心,常常虐待仁慈堂里的孤儿,不少人听后都气愤无比,纷纷在那示威□□呢。”(这是源于真实事件。)
  仁慈堂算是天主教教堂下面的一个分支,是传教士们为了彰显教会仁慈专门用来收养孤儿的机构。按理说,虐待儿童这种事是完全和天主教的教义不符合的,再者这些教士应该也没有立场如此做啊?怎么会一下子变成这样?莫非那些外国教的传教士果真是男盗女g之备?
  夏昌平听得老者的描述,只觉得此事疑点重重,好似背后有人操纵一般,他又略略的多问了几句,不过这茶摊的老丈人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茶摊主,能回答的不多,所以也便答不上来了。夏昌平见得多问不出来什么,便只好谢过老者,心里不由思量开来。夏昌平原打算是自己一行人悄无声息的先暗访,但也是没想到这天津城里闹的已经这般厉害,听着口气怕是稍有不慎又可能会造成一场民变。当下,夏昌平当机立断,取出一块密折交与甲一,让他先去把大沽口那僧格林沁的一些驻兵调过来,以防不测。
  夏昌平的甲子部都是跟着夏昌平十几年的老人了,自是办事妥帖,当下一行人兵分两路,一路进去前往天津城中暗访,一路去了大沽口军营。
  第146章 天津突变(三)
  且说夏昌平带着甲字部的一办血滴子化妆成前来天津城询问采办事物的内务府官员入得城中, 但见城中果真是乱的很,街道上到处可见破乱的纸屑,随手捡起一张,便可见上面写着“驱逐洋人,还我大清乾坤”的字样。
  夏昌平见此, 眉头不由一皱,这种东西的文风, 怎么越看越像是那些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反贼呢?虽说这是为了抗击洋人, 但其间的文笔, 略略一读, 未尝没有暗指朝廷无用, 任由洋人在国内兴风作浪的嫌隙。
  “大人,前面有人在说告示呢。”
  “且去看看。”告示一般都是由官府贴发在城门口或者县衙口的文件, 用来告诉治下百姓朝廷的政策变通。如此很多文人秀才为了讨一丝与父母官的好感, 便也会自发奋勇的在贴告示的时候把告示上的文书读给不识字的百姓们听, 也算是一件及善积德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