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始皇家的好圣孙 > 第13节
  始皇帝都知道也都看得见。
  但,他能够压的住。
  他心里很清楚现在大秦从上到下矛盾重重,全赖他一人系之。
  他也曾求变,才有了淳于越和李斯的斗争。
  最终,他选择了李斯!
  选择淳于越,他可以现在放下。
  如周天子一般,享八百年国运。
  以史为鉴,大秦再怎么不济,效仿周天子绵延王室五百年可能性也很大。
  始皇帝想要的更多!
  周王室赤膊含玉的耻辱历历在目,因为始皇帝就是亲历者,也是始作俑者。
  大秦在他手上走上了巅峰,他不负众望,完成了历代老秦人的夙愿。
  从东出!到一统!
  他有足够的资格骄傲!
  他的大秦,也远不该是由五百年,八百年能够度量的长度。
  所以,他选择了李斯!
  相比较于效仿周王室的前车之鉴,他更愿意走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一统,前无古人也!
  而其后每一步,都没有什么效仿对象!
  甚至于连错误的教训都无法以史为鉴。
  每一步,是对是错,都充满了未知。
  而始皇帝所作之大政,长城,匈奴,南越,驰道,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习俗,时间都已经给出了证明。
  而为一己之私修建的秦兵马俑到了后世也成了历史的瑰宝。
  郡县制更毋庸置疑……
  或许,自周以后,自大一统以后,再无朝代如周一般绵延八百年。
  但是自秦以后,历朝历代,皆以一统为己愿,中华大地才免于四分五裂,更不至于小小的土地之上各国林立。
  只是,该往哪里走呢?
  始皇帝对于世界的了解也没有多少,他看着世界地图,手指轻轻叩动。
  大秦的未来又在哪里?又在谁的身上?他甚至不知道该选择谁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骄傲和迷茫并不冲突。
  大秦的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始皇帝思及于此,乃至于胸口发闷。
  繁重的政务,以及扑朔迷离的未来,他的骄傲和自负,加在一起不断的压榨着他的身体成为他的负担。
  他剥开了迷雾的一角,看到的却是更多的迷雾。
  身体愈发疲惫,始皇帝眉头紧皱,熟练的打开案几旁的小瓶子倒出一枚色彩艳丽的丹药嗑入口中。
  额间的青筋跳起,嘴唇缓缓发白,紧闭的眼皮不断颤抖,汗水自脸上划过,许久之后,始皇帝才仿佛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靠了下来。
  始皇帝深感疲惫,心知车马劳顿,以最近一段时间的身体状况,怕是这一趟大巡天下,不能走完了。
  不过……如今行程已经过去了许多,现在折返也没什么大问题。
  没走的地方,明年补上即可……
  他需要时不时的露面,告诉天下人,他还活着!
  他知道,所有人都在畏惧自己!
  但他也知道,所有人都还不够畏惧自己!
  “也好,算上折返回去的时间,三种新粮,也差不多该收成了。”始皇帝轻声呢喃。
  第十八章 第一个曲辕犁的诞生!
  军匠的手艺还是毋庸置疑的。
  几个军匠一同工作,分工协力,约莫也就半天时间就弄好了。
  本身就是实验用品,不用那么苛刻,也不需要考虑长期使用。
  直辕改曲辕,大犁变小犁。
  第一个曲辕犁在这个时代诞生了。
  “且试试看!”王离比赵泗还要兴致冲冲,催促士卒套上耕牛实验。
  直接在直辕犁旁边一块开始耕地进行对比。
  一边是二牛抬杠直辕犁,一边是单牛拉的曲辕犁。
  在王离的发号施令之下,一共三头老牛迈动沉重的步伐开始行进。
  赵泗和王离则跟在后方仔细观察。
  老牛走动许久,赵泗默默的跟在后面观察吃土深浅。
  约莫百来米的距离,赵泗观察到,吃土深浅相差倒不是特别大,相比较而言,直辕犁吃土反而更深一些,但是深浅浮动较大,如果遇到土质比较硬的地界,或者有根茎丛生,更容易上浮。
  而曲辕犁吃土稍微浅一些,但是吃土浮动不大,相比较于直辕犁,很明显受力更加均衡,力量传导更加稳定。
  而从速度上来说,曲辕犁并未吊打直辕犁,相反,反而是直辕犁的速度更快。
  一直犁到地头回转,赵泗回望,发现直辕犁犁过的痕迹也更加笔直一些。
  到了回转的时候,轻便的曲辕犁很明显掉头更加省力,而长直辕犁则需要费不少功夫,毕竟重量在这里摆着。
  一来一回下来,客观来说,曲辕犁并未对长直辕犁行成吊打之势,赵泗眉头紧皱。
  连带着王离也有些好奇的开口问道:“我看这曲辕犁,似乎并未比直辕犁快。”
  岂止是没有直辕犁快,还慢了四分之一还多。
  赵泗正在思考哪里出了问题,却发现一群军匠一脸喜色的迎了上来。
  这个时代的匠人们或许并不懂所谓的科学原理,也解释不出来。
  但是他们是资深的老农和合格的匠人,相比较于赵泗这个基本上没种过地的现代人,他们敏锐的捕捉到曲辕犁的优点。
  “此犁甚好!此犁甚好!”
  几个匠人围在曲辕犁前面,一边仔细观察和直辕犁的区别,一边开口称赞。
  “好在哪里?似乎速度还不如直辕犁?”王离开口发问。
  “将军,此犁小巧,又只使一人一牛,自然不如二牛负直犁。方才犁过,地上犁痕深浅一致,一牛负犁,速度自然不如二牛负犁,吃土不够深也是因为犁具太小,若是再大一些,吃土定比直辕犁更深更快。”
  军匠开口解释,赵泗豁然开朗。
  这次做出来的曲辕犁只有直辕犁的一半大小,因为赵泗是跟着自己脑海里的记忆中来的。
  时代和时代不一样。
  秦朝时期,哪怕是直辕犁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还在使用耒耜的传统耕种作业模式。
  汉朝以后,长直辕犁才逐渐普及开来。
  直至唐初,长曲辕犁才真正面世。
  至此,长直辕犁才被完全淘汰。
  相同大小的情况下,曲辕犁性能完全碾压直辕犁,这完全是结构和力学上的进步。
  而赵泗所画的小巧便携的曲辕犁,则在宋朝时期才普遍推广开来。
  短曲辕犁的推广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方地区的日渐开发。
  长曲辕犁更适宜大规模耕种,面积大,地势不复杂的情况下,大犁耕种效率优于小犁。
  而普遍面积小,地势情况复杂的南方地区,则更加适合使用短曲辕犁。
  尔后乃至于明清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多,粮食生产中心由北向南过度,人均土地不断减少,普通百姓人均数亩耕地成为了常态,小而精的短曲辕犁就更加符合社会要求。
  但是,长曲辕犁从未消失,因为本质上大家都是曲辕犁,大小不同并没有真正的革新改变,只是使用长曲辕犁的大多是地主士绅阶级,而非贫农阶级。
  而秦朝时期。
  自耕农一户授田大多为百亩上下,产量中心也集中在中原这般地势平稳,地貌并不复杂的地区,故而长曲辕犁比短曲辕犁更加适合推广使用。
  有军匠解惑,赵泗也不用动脑子思索,王离当场下令再做一个长曲辕犁出来。
  日上中天,到了中午饭的时候。
  可惜赵泗人在军营,食物配给是一日两餐,饿倒不是很饿,可是晌午不吃点东西总感觉有些不舒服。
  趁着空隙,王离和赵泗继续闲聊。
  赵泗乐得交好对方,又得益于赵泗的金手指,王离和赵泗的交谈体验也十分愉快。
  赵泗眼看唠的差不多,也开口询问对方的姓名。
  “我名王离。”王离开口说道。
  赵泗愣了一下,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思索着秦朝时期的王姓名人,忽的想起来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赵泗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这不是王翦的孙子嘛,得益于上辈子看过几本历史小说,赵泗对王离这个人还是有点印象的。
  事实上赵泗的历史十分差劲,对于历史的了解渠道除了义务教育以外仅限于小说网站。
  “可是彻侯之……”赵泗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