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824节
  顾人仪也知道,他是清流代表,许多官员也都看着他的作为。
  而站在皇帝身边的皇长子载垨更加明白,他的命运都在一帮清流的手上,他明明已经成年,但是立储之事却屡屡受挫。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捧儒家先圣经典,以长子继承为圭臬的清流在朝堂上一直被隐隐的压制。
  张璁是真的会咬人的恶狗,谁要是得罪他狠,他不介意略施手段就让他命格改变。
  而一切一切的中心,正德天子朱厚照对于朝堂上这种若隐若现的争斗其实也了然于胸,他并不奇怪,也不会生气,这是朝堂政治的常态。
  他所关心的就是货币改革到底能不能推得顺利。
  “皇上驾到!!”
  七月底,八月初,
  京师正是酷暑之时,不过这个季节也会突然降上几场暴雨,雷暴之声响彻天地,震耳欲聋,随后就是哗啦啦的倾盆大雨,宫殿屋檐上落下的雨滴串成一条条珠帘,大地也瞬间湿透。
  朱厚照正对着大门,看着暴雨落下,感受着凉风佛面,顿觉一阵神清气爽。
  “臣等参见陛下!!”
  众臣朝拜,
  天子却没有拾阶而上去坐龙椅,而是从边上走出,走到跪着的两列大臣的中间,抬手说:“平身。”
  “谢皇上!”
  朱厚照望着殿外,忽然说:“今儿这天倒是应景,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明许久未曾像今天这样激烈了。张阁老。”
  “老臣在。”
  “今日朕是为货币改革之事,你为百官之首,说说看各地的货币改革进行的如何了?”
  “是。”
  张璁出列,面相皇帝躬身拱手,“货币改革一事是朝廷近年来谋划的最久、下的力度最大的一向施政。皇上圣旨下后,内阁也遵旨而动,据臣所知,现在北直隶、南直隶、山西、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份已分别启动新旧钱币的兑换工作。
  这当中,北直隶距离最近,进展也最有成效,以回收的旧货币数量来论,顺天府、保定府都已回收本朝及前朝通宝三十万钱以上,广平府、大名府回收二十万钱以上。至于白银,北直隶一地达三百余万两。除此外山西、河南……”
  张璁毕竟是多年的‘老官僚’知道皇帝的习惯,所以说他讲话都要说数据,空对空的人不知道被皇帝收拾掉多少个了。
  不过真的听到朱厚照耳朵里,其实也就是个数字,这么多大臣的面前,他作为皇帝也不好去问首辅:你这个数据真的假的?
  这已经是比较严厉的质问了,而且代表了皇帝对首辅的不信任。
  事后,必定会带来某种政治动荡。
  所以他说了朱厚照就信,事后不爆出新的问题就行。
  不过在此时殿中的其他大臣看来,尽管张璁言之有物,货币改革迅猛落实,但真正的问题他却避而不谈。
  为了及时协调各省,张璁还禀报他与吏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等官员一一对应协调各地方巡抚,总而言之,就是大有进展。
  事后王琼、左都御史张子麟等也都做了补充。
  但他们几人说下来还是‘报喜不报忧’。
  朱厚照是明知此时的氛围却不戳破,只是扫视众臣,“如此看来货币改革不是做不下去的千古难事,诸位可以说都辛苦了。其他人呢?还有要陈奏之事?”
  这话落地,其他人都还没说话,站得比较靠后的一个白发老人忽然出列。
  朱厚照认得他,礼部侍郎严颐寿,这是弘治三年的进士,起初在河南任知县,弘治十一年,擢贵州道监察御史,正德改元又奉命巡按广西,后来又到光禄寺、大理寺为官。
  因为正直敢言,实心办事而被皇帝和一众同僚所赞誉。
  至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属于一把年纪的老臣,又在侍郎位上,基本再过几年就要致仕的人。
  “臣礼部侍郎严颐寿有事启奏。”
  朱厚照顺着声音转过身找到他,同一时间,眼神里已经有别样的色彩,他看了看张璁,又看了看顾人仪,这两个老家伙还是没有一丝表情。
  但严颐寿一说话,奉天殿的气氛明显便了。
  “严颐寿,你也要禀报自己为货币革新所做的事吗?”
  “启奏皇上,臣蒙皇上不弃,擢为礼部侍郎,对于圣旨,自然不敢违抗。半月前,臣已令家人及巴陵严氏全部就近到县衙更换钱币,至今日,臣家中也无一分旧制铜钱和银两!”
  朱厚照忍不住笑起来,“好好好,有老臣、忠臣的风范。你说吧,朕听着。”
  “是!”
  大概是因为年纪大,严颐寿的嗓音总是像卡着痰,咳也咳不出来,“陛下!臣要弹劾扬州知府王朝需!”
  他故意将此话说得很大声,
  以至于奉天殿里都有回荡的声音。
  “严颐寿,你,应该知道王朝需是什么人吧?”
  “臣知道,他是吏部尚书王德华的次子!但臣荐人、参人不论身份,只论心迹!王朝需居官,多行贪墨之举,枉法徇私,令人发指。彼以权柄为饵,纳不义商人为己用,共营私利,狼狈为奸,实乃国之蛀虫,民之蟊贼也。其人无视黎庶疾苦,唯务迎合上意,媚上欺下,视百姓生死于无物。
  事发以后,才知多行货币革新之事,以图陛下宽宥。然赏罚之道,古有论之,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可相抵,陛下可知,他此举是要置陛下于不义之地?
  每念及此,臣心痛矣,不禁涕泪交流。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严惩此等败类,以正视听,还扬州百姓以公道,亦以儆效尤,警戒百官莫蹈覆辙。臣虽老迈,然忧国忧民之心犹炽,泣血陈词,望陛下垂怜百姓,除此奸贼,重振朝纲!以上皆臣肺腑之言,字字泣血,句句含悲,伏惟陛下裁夺!”
  这番话说出来,不管起多大作用,
  但严颐寿本人是情感满满,尤其考虑他这个岁数,还‘字字泣血,句句含悲’的说话,那腔调甚至要流下泪来,
  就算是朱厚照也有几分震动。
  这些人迂腐归迂腐,但正是有一帮帮这样的老头前仆后继不顾生死,才阻止了一些真正的昏聩之帝的荒唐之举。
  为了避嫌,王琼就算真的心中清白,他这个时候也得低头走出来,并跪在地上泣声请罪,请求皇帝加重对王朝需的处置。
  毕竟这家伙是自己上了请罪疏的人,再狡辩就没意思了。
  而就算摸透皇帝脾气的王琼,此时也不免有些紧张。
  至于顾人仪、王廷相、姜雍等人则在等着皇帝的回话。
  天子心思城府极深,这次给了清流说话的机会,但明面上大家也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次对地方官员施压的手段,就是要逼着他们拼命的推动货币革新。
  所以,
  也许一切仍然不会有变化。
  没多久,
  果然听皇帝开始说话,
  “你说的罪,王朝需确实也在请罪疏里提及了,他都供认不讳,不过他请求朕再给他一段时日,等他定了扬州货币革新的大局,再来领罪。严颐寿,这样可行?”
  顾人仪有些失望,皇帝还是老一套。
  到了事后,王朝需或许会有些事,但不会有大事,皇帝念其功,会表面上处置,但实际上不伤到根本,至于王琼、张璁,更加不会有任何危险。
  他心中叹息一声,觉得严颐寿可以在这个时候退下了,见好就收。
  但也就是此时,变故突起,严颐寿行了跪拜大礼,突然怒吼,“臣以为不可!”
  朱厚照嘴角笑容逐渐收起,他的套路大臣大多知晓,互相之间也是‘配和’一下,清流知道不是时机,也会知趣。
  但这种事,就是愣头青会让人感到讨厌。
  “为何不可?”
  “陛下真的相信似王朝需这等心中无百姓、无君父的官员能真正办成货币革新之事?臣对扬州之事早有所知,王朝需行官商勾结之事,甚至有人传闻他府衙之中藏银百万,百姓大多唾之!朝廷用这样的人,如何彰显陛下圣德、朝廷圣德?天理公义又何在?!百姓更加不会理解朝廷推进货币改革的良苦用心,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因此臣以为,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第九百二十四章 炙烤煎熬
  这几年来,随着皇帝的权柄日重,其实已经很少有人敢当廷硬顶皇帝。
  某种程度上,就像后来嘉靖皇帝玩弄群臣的局面,因为无人敢行此事,所以海瑞骂皇帝才会‘一战扬名’。
  那种效果就如严颐寿现在所做的事一样。
  奉天殿的气氛也无上限的紧张起来。
  虽然天子还没说什么,但一众臣子已经全都跪了下去,包括边上皇长子载垨。
  朱厚照心中亦有不满,朝堂大事,国家大局,这一切都在他的安排之中,这种节奏虽有起伏,但至少有序。
  所以十分不喜有人在这个时候打断。
  实际上,从他的本意来说,他并不讨厌严颐寿这个礼部侍郎,那么大的年纪,可说是为国操劳一生了,有这份君臣恩情在,不出太大的问题,他肯定会给此人一个较好的结局。
  他更加不想被人冠以刻薄寡恩的名头,倒不是说他好名,只是寡恩之名太盛,会影响手底下的人为他效力。
  这番为难之下,就更加恼怒。
  “严颐寿,你是礼部侍郎,三品高官,穿得是绯色孔雀服,身份尊贵,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顾人仪心中一顿,皇帝这话虽软,但已经带着很硬的感觉,最后给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于是他马上出声,“陛下,严侍郎为官,一向忠诚勤勉,此番冒犯天颜,虽属失态,但其心可用,请陛下,息怒!”
  朱厚照敛了敛眼眉,“朕知道他忠诚勤勉,连忠诚都没有的人朕会让他官居侍郎?”
  “正是,正是。”顾人仪自嘲笑了一下,道:“是臣失言了。”
  这其实也是演戏,
  皇帝碍于面子,表面上对着顾人仪说了一句重话,但实际上却不要紧的。
  因为皇帝说了严颐寿忠诚勤勉,有这两个特点的官员,怎么样也不会处置的太重。
  放在此时的场景下就是饶恕他了。
  “朕看你也是一时糊涂了,罚你一月俸禄,自去冷静一番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戏要演,所谓人情社会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正常来说这种戏码对于严颐寿本人来说已经足够好了。
  他说了自己该说的话,旁人也都听到了。
  皇帝更没有怎么样他。
  还要怎样?
  但那些真正的勇士就是会撕下这一层戏幕,把能说的不能说的,能放在台面上的、不能放在台面上的全都拿出来。
  “陛下,老臣人老心不老,也并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