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608节
  所以当下肯定是没有好日子过,但即便如此,她也要为家人求,所以连番向魏国公哭诉,“老爷,张春便随他去,朝廷要抓要杀妾身不敢奢求,但妾身这不成器的弟弟有个独子,那是张氏唯一的香火,求老爷开恩,求求圣上不要绝了张氏的嗣啊!”
  魏国公就是老了,没力气,否则肯定是一脚踢开她。
  “滚开!不成器的东西,平日里难道没有提醒过他吗?整日这就知道打着魏国公府的名义招摇过市,现在还有脸求情!滚!啊……”
  魏国公怒急攻心,差点就要站立不住。
  旁边徐鹏举连忙来扶,“爷爷!”
  “快、快备马,我要入宫求见皇上!”
  魏国公一把年纪了,颤颤巍巍的来见朱厚照,哪怕拼着双腿发软,也要跪在地上磕头。
  这种事,他非常容易说不清楚!
  而且皇帝先前还和他打过招呼,怎么能让人跑了呢!
  所以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皇上信任他。
  可即便是朱厚照这种疑心不重的皇帝,心里头也会有些打鼓。
  背着身子听他啰嗦了半天,朱厚照都不知道该不该信,只能是有些叹气,“这个张春,是你纳的小妾的娘家人?”
  魏国公肝胆俱裂,缓声道:“启禀皇上,确系此人,老臣,老臣惭愧。”
  “还是说说现在要怎么办吧?现在人跑了,畏罪潜逃,换句话说他的这些案情也不必怎么审了,那些事他都做过。”
  “请陛下放心,老臣入宫以前已经派人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找,是肯定要找的。”朱厚照皱起眉头,“但是你这个娘家人可要坑惨你了,原本朕是希望……唉,算了,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关键是,若是一直找不到呢?”
  “请皇上为老臣做主,皇上入府,老臣阖府上下都感怀陛下之恩,又岂会再行如此不义、不智之举?”
  朱厚照落下眉头,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国公的确没有动机,否则就是平白的给自己惹麻烦。
  但他的政治经验也丰富了,问题在于后面,在于这种缝隙漏了出来,肯定会有苍蝇来叮的。
  “朕……姑且信你所言。你下去以后,要全力搜查此人,若是让朕知道你背后护着他……”
  魏国公当即保证,“陛下请放心,若是那样,老臣便自己割头来见。”
  这件事作为皇帝,他得有自己的底线,如果轻易放过去,那以后但凡有些官府背景的人都可以运用这个办法,跑路就是。关联人到天子面前说一番我与其无关的话就好了。
  “割头的话不要说得太早、太绝对,否则将来要翻都难。此人跑了以后,他的家人和家财都难以保全,这先和你提个醒。其他的也没什么,你先回去吧。”
  魏国公有些还是有些担心,“陛下……”
  本来这种事是小事,但是其中涉及到皇帝的大计,那就是大事,他怕呀!
  朱厚照则加重语气,“先回去!”
  这种破事还不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
  本来已经给了他一个台阶,让他主动和这些人划清界限,结果自己的人不争气。这能怪得了旁人?
  “是……”魏国公音量低了下去。
  人走以后,朱厚照的脾气还是没有完全消解。
  他尽量不下这个老臣,万一吓出个好歹,那个徐鹏举更加不靠谱。
  “尤址。”
  “奴婢在。”
  “去将王炳和毛语文叫来。”
  这并不需要多久。
  等到他们到了,朱厚照开始要展示皇权的力量,“南京这个地方和山东、淮安不同,这里人心更为复杂,所以不要久拖。你们自己瞧瞧,就是朝廷抓几个欺负老百姓的地方豪强,这么简单的事却生出这么多的波折!至今还悬而不绝,干什么,和朕打擂台吗?!”
  王炳和毛语文都严肃起来,“臣等办事不力,请陛下治罪。”
  “毛语文,”朱厚照大手一挥,他决定走个非同寻常的路,“这件事就由锦衣卫做,今天便将应天府剩余的二十七名嫌犯全部抓了!再跑掉一人,朕就打你十个板子!”
  “是!”
  “王阁老。”
  “臣在。”
  “你贴出告示,谁敲得鸣冤鼓,谁来现身作证,现身作证的要自报籍贯和姓名,人数不限,越多越好。审案的案卷要这些人全部签名,不识字的要按下手印。若是有几十名百姓同诉一人,这类豪强是什么货色那还用再查?二十七人,每日两名,半个月后必须给朕一个结果!”
  不怪皇帝有此怒火,圣驾都抵了南京了。
  竟然还在那么多人眼皮子底下逃了一人,这叫什么事?
  王炳自然也做得了这件事,不过他担心的是另外的部分,“陛下吩咐,老臣岂敢不遵?只是如此激烈行事,必会招致言官上奏,朝野更会议论纷纷。”
  朱厚照怒哼了一声,“抓几个小贼,他们还要将朕如何?扭扭捏捏,这里不行,那里不好的,说到底不就怕查深和自己牵扯上吗?正德皇帝不是那等软弱可欺之主!朕是打过鞑靼、斗过百官的铁骨头、硬汉子!叫他们来好了!倒要看看,朕能不能斩断这些人和各路黑心官吏的联系!”
  这一路下来,确实是越来越难的趋势,山东不需要他多费心,在淮安则要警告,你不办那就让锦衣卫来办。现在到这里可好,但那也没事,就锦衣卫来办!
  第六百七十四章 解释解释
  每当锦衣卫开始加强存在感时,文人大抵都不会用什么好词来道这桩事。
  聒聒噪噪的声音通过奏疏皇帝就能听到。
  南京的两名阁员没有时间来给皇帝票拟,这些奏疏大多简化的送到靳贵和杨慎这里,由他们拿给皇帝看。
  朱厚照带了火气,索性这件事是要往大了闹的。
  “将靳贵叫来。”
  尤址立马遁去。
  不一会儿靳贵前来见驾,“微臣参见皇上。”
  “起。”朱厚照正低着头奋力书写着什么,“有个叫御史名为樊至和,他给朕上了一疏,教着朕又学了一遍《论语》,说夫人不仁,则民无德;民无德,则乱。朕也回他一句,你看看这样可行?”
  尤址双手将皇帝批示过的奏疏拿了过来。
  靳贵定睛一瞧,朱批同样是《论语》: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圣学经典,一定是要熟读之人才看得懂的。仅这十个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其实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但这句话也是截取,完整是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了三点: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问如果一定要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再问,再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就是说老百姓对国家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反正人生老病死,没有谁不死的,但是信任不能丢。
  靳贵当然是熟读儒家经典的,一看也明白过来,“陛下是说,百姓已经检举了这些恶人,若是朝廷没有行动,便是失信于民。”
  朱厚照也不是最开始的那些朱厚照了,前世他不学无术,今生他得和这些文人交流啊,只能去读书。
  否则别人给他来一句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弄不好是骂他,还当是好话,那不是丢人丢大了。
  “将这朱批还给他。他不是说要仁吗?你亲自去,将这个家伙带到审案的现场,让他瞧瞧老百姓是怎么指证那些恶贼的,这两方,要怎么宽仁、怎么厚待,并且要他明白回奏!”
  “是,微臣遵旨。”
  不仅如此,朱厚照在靳贵将要转身的时候说,“等等,你得关照他,叫他好好写。这封回奏的奏疏,朕可以是要公之于天下的。”
  御史言官往往会‘重视’自己的名声。
  朱厚照不打这些人板子,不削这些人官职,要么就是不理他,憋死这帮喷子,这种是比较轻的,另外一种就是逮住他们的痛点,你要扬名?哪有这么容易,整不好就让你扬丑!
  这种事情要看他怎么狡辩。
  如果他仍然坚持己见,朱厚照就用老百姓切切实实遭受的苦难,揭露这家伙的沽名钓誉。
  如果他又改变主意,那也还会嘲笑他一句:赵括之流。
  意思就是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懂得何为国政。
  总而言之,朱厚照这些年和这帮人斗也有经验了,那就是不要囿于文字上的缠斗,这是他们擅长的。
  而要离开文字,用事实、实践说话。
  比较精彩的一件事发生在正德七年。
  当时国家一切正常,天子和大臣们也和和睦睦。
  结果忽然有个言官上疏,说皇帝让西洋教习教授皇家子嗣有违祖制,而且于礼不合,接着说上一道不得了的影响,并且还讲大明文盛,不仅是朝中有诸多大学士,乡野之间也有很多遗贤,何必求助于几个夷人?
  这种建议背后多多少少会有一个目的:就是觉得接近皇长子的机会给旁人拿去了。
  再者为天下读书人叫个响,也能挣些名气。
  结果没想到皇帝批示的那叫一个绝。
  皇帝表示,这封奏疏非常好,既然你说有很多乡野遗贤,那就限你三个月时间给找出五名来。要求当然是一样的,西洋教师能教授外文,那他也得会,还有算学、航海学以及要有足够的见识。
  这下这家伙傻眼了,这上哪儿找去?
  没办法,他只能上疏说他相信大明有这样的人才,但他不认识。
  这叫什么?这不是对着皇帝胡说八道吗?于是朱厚照羞辱了他一番,并将他降为九品县丞。
  人就怕过于真诚。
  现在靳贵就将这份真诚带给了樊至和,口谕自然也是要讲的,而且还有两名侍卫一起跟着来了。
  樊至和当即傻眼,他就是风闻奏事上疏一下,这是要干什么?
  “走吧,听闻阁老那边已经开审了。”
  审案子的现场可没有读书人那种红袖添香的温馨闲适场面,敢于签字画押也要告这帮有些势力恶霸的百姓那基本都是有深仇大恨的,
  靳贵带了人还没走近,就听到有人撕心喊叫,“……你还我儿子命来!”
  樊至和应该也听到了,他开始吞咽口水。
  靳贵则没有感情的提醒,“樊御史,只是看、听这还不算什么,皇上口谕是要你明白回奏,解释解释你在奏疏中所说的夫人不仁,则民无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要怎么仁?是对哪一方仁?这些可都是要讲清楚的。”
  “靳侍从。”樊至和上下牙齿都打架,面带霉色的说:“还请靳侍从赐教,陛下……陛下这究竟是何意?为何一定要下官来观这等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