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1124节
  带着俩孩子刚出门,马明朝就开着宾利慕尚到了。
  虽说过去学校只有几步路的脚程,吴远还是把俩孩子抱上车,先去了校门口。
  王凤接到俩孩子,自然是喜出望外。
  一幅心疼得不得了的样子。
  连带着跟吴远的寒暄,都有些漫不经心。
  提起亲闺女宋春红的高升,更是不以为意。
  仿佛这正校长的名头,还不如生个孩子给她带,来得实在。
  离开村办小学,宾利慕尚没有去盼盼家具厂,而是直奔老的县招待所。
  因为北岗的第二次招商引资会,就在那里举办。
  之前答应过参加的,这次无论如何是推脱不掉了。
  第1337章 形势喜煞人,形势逼死人
  县招待所,吴远抵达的时候,时间尚早。
  然而对于第二次招商引资会的整个议程来说,并不算早。
  因为昨儿下午半天,南来北往的各路商人陆续签到,并且参加晚上的开幕联欢,已经对北岗本地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部分了解主要集中于这两年来,北岗改制成功的典型范例——芙蓉衣巷服装厂,以及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家居港工程。
  正好,前者表达北岗政府的态度,而后者则是行动。
  可谓是诚意十足。
  尽管如此,人都难免有些从众心理。
  而一个标杆,一张王牌的站台,就显得很有必要。
  吴远就是这个标杆,这张王牌。
  不过要说,吴远的到来,县招待所这边谁最高兴?
  不是南来北往的各路商人,而是县招待所的人——沈清。
  打一开始听说吴远要来参加这次的招商引资会,沈清已经激动得好几晚没睡好觉了。
  结果事到临头,又担心自己休息欠佳,导致气色上不好,从而多化了半个多钟头的妆容。
  饶是如此,沈清还是难免有些患得患失,惴惴不安。
  可是,这种心思,在见到吴远的第一眼,全都不翼而飞,烟消云散了。
  看着吴远推门下车,沈清迫不及待地迎接出来。
  吴远下车的头一眼,看到个熟面孔,心情自然也是不错。
  甚至还有心情开玩笑说:“沈领班,我是不是来早了?”
  沈清激动之余,情商自然是在线道:“吴老板您是我们招待所的贵宾,无论何时过来,我们都竭诚为您服务。”
  有了佳人相伴,这次的招商引资会,似乎就没那么乏味了。
  二叔杨国柱,依旧代表盼盼家具厂过来参会。
  二嫂蒋凡,也代表着芙蓉衣巷服装厂到会了。
  反倒是,首次参会的王敏亚、陆援朝俩人,没再过来。
  毕竟他们所代表的俩个厂子,只需要在家居港谋得一席之位而已,并不会有实际的投资落地到北岗来。
  饶是如此,按照沈清的说法。
  这次到会的各路商人老板,数量上,依旧远胜头一次招商引资会。
  吴远赞许道:“看来第一次招商引资会举办的还算成功的。”
  结果沈清偏偏道:“其实吴老板,这次能来这么多人,都是冲着您的面子来的。”
  就在吴远犹疑地看向对方时。
  沈清愈发坚定地道:“真的,姐妹们这两天听到的多了。”
  你要这么说,吴远还真没法谦虚。
  不多时,徐长盛作为本地的父母官,最后压轴抵达。
  这一天的日程也就正式开始。
  会议具体日程上,没什么好说的,说什么,怎么说,大都是安排好了的。
  倒是茶歇和午歇时,不时有人慕名地找过来,似乎从侧面证实了沈清的说法。
  然而,来找吴远的人再多。
  等徐长盛一过来,依旧很快跑了个干净。
  徐长盛却还不解,来着吴远一块吞云吐雾地道:“怎么我一来,他们全都跑了?”
  吴远语出调侃道:“徐书记您毕竟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徐长盛不解道:“可刚才讲话时,我已经反复强调了,我和我背后的政府,是为他们服务的。”
  吴远俩手一摊道:“这些虚词套话他们不信,他们只相信实实在在的。”
  这话是一点不假。
  而吴远能如此备受关注,也正是因为吴远这边,有这些商人老板所需要的,第一手,实实在在的信息。
  于是连续两天的招商引资会开下来。
  最终签订下来的意向投资项目破天荒地突破一位数,达到两位数的规模,共十一项。
  从三个项目,到十一个项目,足足翻了好几倍。
  而总投资额,也从首次的五百五十万,涨到这次的近两千万的规模。
  形势喜煞人,形势逼死人。
  10月2日晚上。
  吴远来到陵园东路上时,夜市上已经人头攒动了,三姐夫熊刚却还没下班回来。
  直到三姐吴秀华抽出空来,陪着他聊了近半个钟头,熊刚方才出现。
  熊刚刚从二八大杠上翻下身来,就被幺弟的烟怼到了跟前道:“怎么这么晚?建管局这么忙么?”
  熊刚接过华子,就四处掏兜摸火道:“不是局里的事,是被上头临时叫去开会了。”
  俩人边说,边回到先前吴远和三姐聊天的地方。
  熊刚坐上媳妇吴秀华的凳子道:“这不是因为,这次招商引资会的效果显著,市里督促动员,各单位各部门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
  “尤其是咱们建管局这边,道路桥梁建设配套要积极规划,尽快到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
  “据说徐长盛打算明天去北阴那边,找上头磨那条直通彭城的省道工程预算。”
  一席话,听得吴远也是颇为意外道:“动静真够大的。”
  熊刚却是听出幺弟这话的言外之意道:“你别看这两千万的投资规模,还不如你亚运村卖几十套公寓的。但这些项目若是真能落地生根,对于北岗的带动,将是巨大的。”
  这话是一点不假。
  只要是围绕着家居港,把家居家装的上下游产业,有一半落地到北岗来,就足够北岗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了。
  所以吴远点头之余,趁机问道:“压力给到了你的建管局,那么多道桥建设工程,需要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你这边缺口大吗?”
  熊刚却是理所应当地道:“徐长盛给我施压,我缺钱,自然是要找他伸手去要。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再说。”
  这思路清晰,无可挑剔。
  就在这时,吴秀华把俩人喝酒的菜端过来了。
  俩人就坐在小院里,对酒当空,推杯换盏。
  离开三姐家,回到吴家小楼,已经近九点钟了。
  意外的是,老丈人杨支书竟然还在,蹲在大门口,闷头地抽着烟。
  吴远推门下车,直接陪着蹲下来,续了一根华子问道:“爹,啥事把你愁成这样?”
  杨支书接过华子,别在耳后,只专注与手中这半根道:“今天有人找到村上来,说是要7000块一吨,收购咱们的铝锭。我没松口,可老许和老李都有些动摇。”
  第1338章 别考验人性,办法要周全
  目前村部库房里,拢共四百吨的铝锭。
  前一百吨进价5800块,后三百吨进价5750块。
  就算全部按照5800块成本价来算,7000块的收购价,利润也足足有1200块每吨之多。
  算下来,总利润就是48万块之多。
  这对于梨园村来说,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难怪老许头和李会计,都会因此而动摇。
  可吴远的目标利润是眼前48万的十倍之多,自然不会同意。
  于是当即摸出大哥大,当着老丈人的面道:“我帮你问问,现在是什么行情。”
  第一个电话打到了金老板那里,又由金老板打到了抚顺铝厂的丁主任家里,一问这行情,竟然达到每吨7500块。
  好家伙。
  杨支书当时就骂骂咧咧起来了。
  一倒手,每吨铝锭就净赚500块,四百吨算下来,直接就是20万块之多。
  这简直就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