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1111节
  吴远失笑道:“我是怕爹脸上挂不住!就算你拿给爹,也要偷偷地,就说我不知道这事。”
  杨落雁放下心来,却又忍不住反问道:“至于的么?”
  吴远叮嘱道:“最好这样,毕竟老人家,面皮薄。咱该照顾到的,还是要照顾到。”
  晚饭过后。
  杨支书和刘慧老俩口相继离开。
  吴远操持完院子里几条狗的晚饭后,进到厨房,凑在媳妇身边悄悄问:“那药,你给爹了?”
  杨落雁不乏狡黠地道:“我给妈了!”
  好嘛,这样也行?
  仔细一想,这样似乎也行!
  转眼三天已过。
  7月20日,北岗的气温,到达第一个小高峰,三十五度。
  市里组织的第一届招商引资活动,在市招待所如期举行。
  一大早,县城里传来此起彼伏的一通鞭炮声。
  听得出来,这次活动的阵势着实不小。
  饶是如此,吴远也不愿意去凑这份热闹。
  有那功夫,他宁愿在办公室里,翻翻报纸,享享清闲。
  转眼到了下午。
  桌上的电话响起。
  吴远接起来一听,是王敏亚打来的电话。
  “老板,您今天有空吗?我想跟您当面汇报一下工作。”
  “费那事干啥?”吴远不假思索地道,说完才意识过来:“你也来参加招商引资活动了?”
  王敏亚嗯了一声道:“家居港大市场中,怎么能缺了咱们兔宝宝板材?”
  “这样的话,你就过来吧,只要别耽误你参加活动。”
  “不耽误,不耽误。”王敏亚连忙道:“对了,陆厂长也在我身边。”
  “他要想来,就一块来吧。”
  挂掉电话,吴远长出一口气。
  早知道他们要特地过来,真不如自己去现场了。
  不过事已至此,吴远也没过多后悔。
  半个钟头后。
  他就见到了满面红光的王敏亚和踌躇满志的陆援朝。
  招呼着俩人在沙发上坐下,吴远亲自为他们斟茶道:“原本打算月底北上时,路过你们那边看一看。谁想到,提前见到你们了。”
  王敏亚慨叹道:“我跟陆副厂长,真是盼星星盼月亮,也难得盼到老板你来一回。”
  陆援朝只是陪着傻笑。
  吴远失笑道:“有这么夸张么?”
  “有!”王敏亚掷地有声地道:“怎么没有?”
  随即善解人意地道:“不过我们知道,老板你的精力,都放在首都和上海的大公司、大工程上。所以我们只有自己主动一些,争取老板能多关注一些我们厂子的发展了。”
  第1319章 虽然你没去,但没少提你
  花花轿子人抬人。
  王敏亚一开口,就把自己姿态放得这么低。
  一方面是有点子曲意逢迎的味道;另一方面也是在向老板示弱,以便表示自己依旧是个勤汇报、好掌控的代理人。
  但吴远身为老板,却没有仅仅沉迷于这种被吹捧的感觉。
  而是接过话茬,极为坦诚地道:“兔宝宝板材厂发展势头很好,各方面业务稳步增长,我有什么必要去过多关注,反而给你们添乱?”
  “……王厂长,你和陆副厂长,只需要按照如今的思路继续发展下去,就行了。”
  “……只是有一点,我得给你们提个醒。兔宝宝板材厂将来可是奔着上市的目标去的,所以你俩千万别给自己设限。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去做。”
  说到这里,吴远转向陆援朝道:“我相信,有你俩做榜样,援朝和裴娜这边的瓷砖厂,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饶是如此,陆援朝还是就瓷砖厂的建设情况,简单地给吴远做了个汇报。
  等到陆援朝这边说完。
  王敏亚就很丝滑地提起道:“老板,这次招商引资会上,很多南方来的老板,其实是想见您一面的。您怎么不去参加呢?”
  吴远哦了一声道:“林秘书提前给我打过电话了,但我没想那么多。叫老杨厂长作为代表,去了就行。”
  王敏亚点点头:“老杨厂长代表盼盼家具厂,绰绰有余。但林秘书请您出面,应该是把您当作是北岗的一张王牌。不,王炸!”
  “您去和不去,招商引资的效果,可能是天差地别。”
  吴远失笑道:“有那么夸张么?”
  王敏亚却煞有介事地道:“反正老板,您看吧。如果这次招商引资会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怕是下回,就算您去了bj,不在家,徐长盛也得去把您请回来……”
  这话听着有些夸张了。
  但的确是徐长盛能干出来的事。
  约莫聊了个把钟头,王敏亚便起身告辞,“那老板,我就不耽误您时间了。家居港这边,您一定帮忙打个招呼,将来给我们兔宝宝留给好位置。”
  陆援朝也见机起身。
  就见吴远大手一挥道:“那是自然,我牵头搞的家居港,自然也先仅着咱自己的厂子和品牌来。”
  送走二人。
  吴远对于自己在招商引资会上,所受到的关注,并未放在心上。
  自己人说的话,能信么?
  说不定就是为了哄自己这个老板开心呢。
  所以到了下班的点,吴远依旧如往常一样,准时离开家具厂,直奔梨园村。
  到了家里。
  丈母娘刘慧,早已经把晚饭做好了,都没给他留什么发挥的余地。
  吴远看了看,荤素搭配,没毛病。
  荤的有干切咸肉,鱼头豆腐汤。
  素的有几道凉菜以及菜园子里常见的青菜时蔬。
  绝对算得上丰盛了。
  赶上一般人家,逢年过节的程度了。
  等到杨落雁下班到家,老丈人杨支书也艮啾啾地到了。
  四个大人,连同八个孩子,一张桌子,勉勉强强能挤得下。
  晚饭过后。
  吴远趁着媳妇和丈母娘收拾残局的功夫。
  从车库里挑一只西瓜西瓜出来,交给钟文强,叫他抱去井边,现打井水,出来浸上。
  回过头来,却见老丈人杨支书抬脚要走。
  就随口挽留道:“爹,你吃了西瓜再走呗。”
  杨支书挥挥手道:“白天在村部吃过了,这会是一口也吃不下了,先回了。”
  吴远走进灶房,把大黄、糯米几只大狗的晚饭,简单处理一下。
  端出来,先放到廊檐下放凉。
  结果香气飘得满院,急得糯米和饭团这两只大狼狗,嗷嗷直叫。
  吴远没搭理它们,回头一看。
  几个孩子,正躺在葡萄架底下,看着深邃的星空,在那数星星。
  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童年。
  吴远眼里看着,却没有凑过去,而是优哉游哉地点起了一根华子。
  等到一根华子抽完,狗饭也放到差不多能下嘴的地步了。
  挨个分给几只狗子,吴远就把茶几上的华子一揣,出门溜达去了。
  三伏天的夏夜。
  并不比白天舒服到哪里去。
  于是农村里的各家各户,就八仙过海,尽出奇招。
  变着法子地乘凉。
  上房顶的,睡院子里的。
  甚至当年村办小学没建的时候,拖家带口地拿着凉席,到社场上扎堆凑趣的。
  可惜如今村办小学的社场没了。
  隔壁老代家,以及肖伟家里,连同董大成兄弟家里的。
  就只能带着孩子,来到村道上,摇着蒲扇地溜达纳凉。
  所以吴远刚走到村道上,就碰见代婶带着孩子,跟陈杏带着孩子,在那儿扯闲篇。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