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1051节
  第1246章 逛了这个地,就算没白来
  对于老一辈来说,关注点在吃喝拉撒这些寻常事上,一点毛病都没有。
  吴远欣然道:“爹,那是当然。”
  说完吴远就快走几步道:“爹,你们现去凉亭那边坐一会我把门窗打开透透气。”
  边忙活边解释道:“你们别看这皇城根下,见天地刮沙尘暴。每回走的时候,这门窗要是不关严实了,等回来屋里都能成沙漠了。”
  这话自然是有夸张的成分。
  但这年头首都沙尘暴也是真的厉害,就是了。
  “也就是你们赶巧,碰上今儿个好天气。”
  赵富仁抬头望天,连天空都看不真切,一切都灰蒙蒙的,这也算是好天?
  李会计倒是看着满地干干净净的院子疑惑道:“你这院子里,也没你说得这么夸张啊!”
  这时吴远开完门窗回来,给老三位一人散了根华子。
  随即拨着打火机递过去道:“李叔,我这院子平日里有人帮忙照看着。”
  杨支书点着了烟,吧嗒一口,看向凉亭下的鱼池道:“哟,这还有鱼?”
  吴远嗯了一声:“几条锦鲤,搬家的时候,朋友送的。”
  等到一根华子抽完,吴远把老三位让进正房。
  亲自泡了壶茶,给几位润润口。
  润过之后,就带着老丈人,任由李会计和赵富仁跟着,把四合院的里里外外逛了个遍。
  起初老三位还看得有滋有味,有说有笑的。
  看到后来,直接给他们看沉默了。
  原本村里那栋吴家小楼,已经够村里其他人家追赶十好几年了。
  相比之下,这一栋京城的四合院,竟成了他们永远都触摸不到的天花板了。
  回过正房茶室。
  吴远又给三人续了壶茶,就听老丈人问起道:“这样的院子,你还有一套?”
  吴远点头:“另一套稍微远点。”
  震惊之余,马明朝也回来了。
  老三位甚至不知道明朝的去而复返。
  所以杨支书还问起说:“明朝你停个车,怎么磨蹭到现在?是不是外头不好停车?”
  马明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就显得有些支吾。
  吴远只好当即挑明道:“爹,我让明朝出去买了点特产给你们,回头给带回去。”
  杨支书当即要推辞。
  直接被吴远一言封喉道:“这次到东北,你们什么特产也没带吧?妈正搁家等着呢!”
  这话不止让老丈人沉默了。
  甚至让李会计和赵富仁也跟着沉默了。
  谁家还没个眼巴巴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八卦老娘们呢?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的,空着手回去,确实不妥。
  杨支书当即道:“我把钱给你,既然是要带特产回去,哪能叫你花钱?”
  李会计和赵富仁一听,也纷纷表态。
  吴远笑道:“爹,李叔,赵主任,跟我还见外?再说一点小特产,能花多少钱?”
  老三位讪讪地笑了。
  杨支书紧跟着道:“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边的土特产是真的多,也真的好。要不是这次出来办事,把钱花得差不多了,我指定要带点回去的。”
  李会计和赵富仁纷纷跟着附和。
  吴远自然也知道。
  什么老山参,鹿茸,鹿血之类的。
  当即安慰道:“没事,爹,等以后有机会再买。”
  回过头来,吴远对马明朝道:“你坐下喝口水,一会我们就去广场逛逛。”
  马明朝却连坐都不坐道:“没事,我不渴。要不咱现在就走呗!”
  这年头,广场可谓是首都之行的必备打卡地。
  好汉可以不当,但这里必须走一圈。
  否则,那就等于是真白来了。
  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出了门,老三位上车的功夫,吴远给院门挂了锁,上了副驾。
  奔驰离开东城区胡同,直奔几公里之外的长安街。
  这年头的长安街,广场前还是可以停车的,甚至有公交站台的。
  马明朝在广场边上把众人放下,就先找地方停车去了。
  一下车,身在广场,这个电视中、电影中无数次出现过的经典场景。
  吴远眼见地老三位激动起来了。
  这时,旁边有拍照的过来搭讪道:“老板拍照不?彩色照片两块钱一张!”
  吴远也不管他多少钱一张了,直接拉过摄影师道:“你跟着这老三位,只要拍得好,少不了你的。”
  要不是时间太赶,吴远直接叫颜如卿的专业摄影师小帅过来跟拍了。
  哪轮的上他们捡便宜?
  不过话说回来,这帮子在祖国心脏为全国各地游客拍照的摄影师,钱是真不少赚。
  说完,吴远就跟在后头。
  看看这摄影师究竟专不专业。
  好在对方还算是敬业,不是抬起相机就胡乱抓拍凑数。
  反而每次都安排老三位在经典位置,经典角度,经典姿势……
  安排上好半天,这才认认真真地拍下。
  随后跟过来的马明朝一见老板这么任由摄影师拍,不由叹道:“叫他这么拍,得花多少钱啊?”
  吴远笑道:“他们难得来一趟,多拍点也好。谁叫我俩都不太会摆弄相机?”
  一个钟头后,摄影师拍了整整俩个胶卷。
  吴远当场付了一半的定金,随即留了个电话,叫对方洗好了,连同底片送过去结账。
  接着又陪着老三位进了一趟纪念堂。
  出来之后,老三位的心情都很沉重。
  吴远没有多做安慰,默默地安排老三位上了车,直奔首都火车站。
  在火车站旁边,陪着他们吃了碗面,这才把行李和特产都拎上,买了张站台票,亲自送上火车。
  硬座车厢不比软卧,里头的椅子相对于老几位的腰来说,都是折磨受罪。
  但吴远发现,不仅老丈人,就连李会计和赵富仁眼里,都闪动着微光。
  似乎这次广场执行,给了他们什么莫名的力量。
  对外在的这点旅途劳累,早已不看在眼里似的。
  到了最后,杨支书甚至嫌弃闺女婿落啰嗦道:“行了,我们三个老家伙,又不是小孩。你尽管放心,赶紧下车。”
  那吴远只能转身走了。
  临走时,李会计还在后头叮嘱道:“等照片一出来,就抓紧寄到村里,千万别忘了。”
  “知道了,忘不了。”
  吴远下了火车,就站在月台上。
  直到哨声响起,汽笛轰鸣,火车在傍晚的余晖中离开。
  第1247章 思维要发散,步子要更大
  首都的火车站,吴远来了很多次了。
  如此站在月台上,目送着别人离开,这倒还是头一回。
  以至于火车都走远了,月台上人都散了,他还没回过神来。
  直到月台上的工作人员过来撵人,吴远这才转身,匆匆离开。
  从火车站回到东城区胡同。
  一进胡同口,就让小卖部窗口的花娘给拦住了。
  乍一看,花娘还是那个花娘。
  凭窗摇曳,嗑着瓜子,一幅‘胡同里的探照灯、街道上的情报站’面孔。
  可吴远总觉着这娘们,哪里变了。
  但一时半会说不上来。
  一见着吴远推门下车,花娘就真的来劲,仿佛浑身都动感光波了起来。
  “果真是你呀,吴老板!金大妈跟我说时,我还不大敢信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