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864节
  结果俩人一如既往地留不住,踩上油门就跑了。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毕竟给老板开车这种事,踩上油门挥别老板,颇有种下班离开公司的愉悦。
  换谁,都为了这片刻的自由,而看不上那碗面条。
  小楼里温暖如春。
  俩孩子在院子里蹂躏了一番家中的大狗之后,就进了屋,脱了外套。
  伸手一摸,身上全都是汗。
  杨落雁当时就把俩孩子拎进洗澡间里,先洗了一通,随后换上干净衣服。
  等忙完这一切,刘慧的面条也得了。
  一大锅挂面,半颗白菜叶子,六个鸡蛋瘪子,齐活了。
  毕竟只是为了垫垫肚子而已,顺便应那句‘回家的面’的风俗。
  随便一点就行。
  只是在秃噜面条的时候,翁婿俩觉着不够味,又剥了几瓣生蒜,大嚼特嚼。
  这下齐活了。
  吃面不吃蒜,香味果然少一半。
  杨支书秃噜面条的同时,还不忘提起道:“你在上海又发展了一家做烤串店的?”
  吴远点点头,随即看了眼丈母娘,才跟老丈人明说道:“爹,是小姨家。这几天刚在夜市上摆个摊,看样子还不错。”
  杨支书顿时了然,恍然大悟道:“怪不得!那教授夫人也没明说。她早说的话,我还能给她优惠点,毕竟是你妈娘家人。”
  吴远顺坡下驴道:“没事,等过阵子,小姨会直接找你订购烧烤调味料的。”
  杨支书点点头,紧接着又问:“那省城那边,慧琴那边传来信说,叫咱们村考虑养殖一种叫做麻鸭的鸭子,是怎么回事?”
  吴远哦了一声,跟着解释道:“那是大姨家的姨弟,好不容易想做个营生。我推荐他弄个烤鸭店试试,这烤鸭店的食材是一种叫做麻鸭的鸭子。”
  “于是当时我就随口一提,说是可以跟咱村里结合起来,实现养殖、销售一条龙,肥水不流外人田。”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设想,具体能做到什么样,还不好说。”
  杨支书却眼前一亮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能确保销路的话,养什么鸭子不是养?反正不劳心不费神的。”
  吴远笑着停止秃噜面道:“爹,省城一天消费的鸭子可不老少,而且将来会越来越多。咱们要想把握住这条销路,不费神不劳心,那是不可能的。”
  杨支书听得直点头道:“等慧琴回来,合计合计再说。”
  吴远张了张嘴,本想打探打探许老四对于闺女外嫁到省城的态度。
  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没说。
  毕竟这八字没一撇的事,早着呢。
  垫完了肚子。
  杨支书把中山装外套一披,习惯性地往上一耸肩,就起身走了。
  临走时,杨落雁不忘叫道:“爹,一会过来吃晚饭,别忘了。”
  杨支书头也不回地道:“知道了,忘不了。”
  回过头来,杨落雁问起刘慧道:“妈,你这不回来时,着急忙慌地要回来。一回来,咋又对我爹这态度呢?”
  刘慧俩眼一瞪,理直气壮地道:“怎么?还想让我把他当太上皇似的伺候着?”
  这话谁敢接?
  反正杨落雁是接不下去了。
  扭身出了小楼,看见丈夫吴远爬上了灶房的顶上,正在检查收拾水箱。
  该清洗清洗,该换水换水。
  家里十多天没住人的,哪哪都需要拾掇一番。
  结果拾掇着拾掇着。
  宋校长连同王凤一道过来了,手里头还提着这时节难得的青货。
  这不巧了么?
  家里头鸡鱼肉蛋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
  唯独缺这些绿色蔬菜。
  一进家门,娘俩就对刚回来的俩孩子,亲的不行。
  尤其是王凤,甚至跟闺女抢着稀罕俩孩子。
  一边稀罕还一边道:“以往俩孩子天天在家,也不觉着。这次你们刚出去没几天,我就想得不行,夜里都睡不着觉。”
  “这俩小可爱,出去指定不会像干姥姥想你们一样,想干姥姥吧?”
  小江是个愚钝的主。
  玥玥却是伶牙俐齿地狠:“会的,干姥姥,玥玥可想你了。”
  而小江在宋春红的怀里,只知道埋在干妈的胸脯上,一动不动。
  吴远见状,忽然就明白了。
  换作自己趴在那儿,怕也懒得伶牙俐齿地争宠。
  杨落雁趁机道:“大娘,既然你们这么想孩子,就多待一会,在家里吃饭。”
  刘慧也附和道:“就是,都是一家人,留下来吃饭。”
  王凤一听,还真心动了。
  主要是她是真舍不得俩孩子,抱在怀里稀罕得不撒手。
  如此一来。
  吴远打灶房顶上下来,合上水井抽水泵的电闸后,就被安排上了新任务。
  斩一只鸭子红烧。
  猪圈里的鸡鸭鹅可倒了血霉了,被网兜追的一阵鸡飞狗跳。
  最终挑中了一个幸运儿。
  掂在手里,也有三四斤重。
  伴随着吴远的手起刀落,三四斤的幸运儿转瞬即逝。
  吴远转头又从冰柜里捞出那条冻鱼,如此梆硬,只能切段红烧,顺便嘟噜点豆腐了。
  低头一通忙活。
  再抬头天已黑了。
  冬日的夜幕降下的本来就早一些。
  小楼厨房和灶房,三个灶口火力齐开,香气都飘出好远。
  以至于杨支书过来吃晚饭的时候,格外振奋。
  以为自己的待遇,终于提高了。
  结果等看到王凤和宋春红娘俩,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第1023章 角度格外清奇,却又格外合理
  想多归想多了。
  但晚饭丰盛,那也是真的丰盛。
  多少天没享受过这等待遇了。
  倒不是平日里,村里没人请他吃饭。
  而是自己闺女家的伙食标准太高,就算是村里的寻常吃请也比不上。
  尤其是看到闺女婿吴远把茅台拿出来之后。
  那就更没法比了。
  今晚的宋校长,是特地化了点淡妆,穿上杨落雁送的羽绒服过来的。
  和平日里的素面朝天比起来,愈发养眼多了。
  反正吴远免不了多看几眼。
  但也就是多看几眼,招呼是愣是没敢多招呼,表现得过分热情啥的。
  否则,夜里小楼又免不了要地震一段时间。
  一天的旅途劳累,还是有点疲乏的,不宜久震。
  转天一早,吴远在隔壁小学那大喇叭广播声中醒来。
  洗漱之后,照常地去盼盼家具厂上班。
  也算是无缝衔接了。
  好在家具厂运转自如,全厂上下都为了未完的订单和即将到来的年关,忙得团团转。
  倒是没什么人来烦他这个厂长兼老板。
  于是下午三点来钟,吴远就坐车来到陵园东路的三姐家。
  每趟从外头回来,不到三姐家走一圈,那感觉就像是没有彻底回到家似的。
  距离夜市开市尚早,吴秀华自己,正在准备着仨孩子的晚饭。
  见到幺弟过来,又不由加了俩菜。
  即便吴远早就声明说,晚上不在这儿吃。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