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736节
  以至于晚上这场酒局,大家伙连中午的一半酒都没喝到,就轻飘飘地结束了。
  吴远甚至怀疑,王县长邀请自己来这一趟,目的是比自己应付,还要应付。
  这样的态度,自然就更不可能喝出什么成果来。
  不仅如此。
  下回真有合适的机会,在王县长和裘县长之间,吴远肯定倾向于选择后者。
  回去的路上。
  晚风吹来稻田收割的草香,给人一股子踏实的味道。
  杨沉鱼却觉着这风吹进怀里,有点凉了。
  直到吴远从车门的储物格里掏出件薄毯扔给她。
  一路回到北岗。
  宾利慕尚先把陆援朝送到招待所,再分别把杨沉鱼和朱秀梅送回了家。
  最后才回到梨园村的吴家小楼。
  如此一来,吴远到家时,都快十点钟了。
  所以等他推门下车,发现等在门前的不是别人,而是老丈人杨支书,登时一脸意外。
  “爹,你咋还没回去呢?”吴远边掏烟边道。
  杨支书摆摆手,拒绝了他的华子道:“不抽了。听说你明儿要走,我就多等了一会。”
  “其实也没什么事,这年头有事也能在电话里说的。”
  说着就把吴远往家里让道:“你快回去,洗洗睡吧,明儿还要起早去上海的。”
  吴远就手招呼马明朝道:“正好把我爹送回去,送到家门口。”
  马明朝连忙保证道:“放心,老板,保证送到家门口。”
  兴许是离别在即的,吴远发现老丈人上车的身形有些佝偻。
  其实以宾利慕尚的高大宽敞,完全不必如此。
  等到宾利慕尚在门口打了个转,带着老丈人离开,吴远这才关上大门,揽上披着外套的媳妇杨落雁,转身回屋。
  进到小楼,刘慧站在楼梯口,问了一句:“回来了?没事吧?”
  吴远连忙应和着这份牵挂和关心道:“妈,没事。”
  刘慧转身上楼,边上边道:“你俩也早点睡,今天喝了两顿大酒,晚上尽量别折腾他。”
  前半句话是说给俩人听的。
  后半句话却是说给闺女一人听的。
  听得杨落雁脸红到脖子根道:“妈!你说什么哪……”
  刘慧却是不吃闺女这一套道:“我说什么?你心里知道。”
  耳听着刘慧上了楼,关了门,杨落雁转过头来,看见自家男人在痴痴地笑。
  当下忍不住气恼道:“笑笑笑,笑什么笑?先把这蜂蜜水和果盘吃掉,吃完一会去洗澡。洗完澡乖乖睡觉,千万别碰我。”
  吴远却是放着蜂蜜水不喝,敞开怀抱道:“我这还醉着呢,你最好端起来喂我。”
  杨落雁拿他没办法道:“这可是你要求的,不是我折腾你!”
  吴远腆着脸道:“就算你折腾我,我也不会说的。”
  一夜折腾。
  谁折腾谁,已经不重要了。
  倒是天刚蒙蒙亮,吴远就神清气爽地起了床。
  媳妇杨落雁和丈母娘刘慧不知道何时开始鼓捣的,已经鼓捣出一大桌子的饺子来。
  看得吴远就颇为唏嘘。
  当年穿着破布烂衫挤火车出门时,要吃饺子。
  如今人模人样地坐着豪车出门,依旧离不开饺子铺路。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肯定也是仪式感的一种。
  吴远接受这种仪式感,通过生活之中种种的仪式感,来感受这人间的烟火气。
  不多时,马明朝开车抵达,顺路带来了杨支书。
  与此同时,灶房里的大锅煮饺子,也新鲜出锅了。
  吴远就手让着道:“爹,一块吃点?”
  杨支书也不客气道:“正好,我还没吃。”
  第871章 好怕来不及,好怕失去你
  吴家小楼。
  吴远让老丈人杨支书走在前头,顺便问了马明朝一句:“一起吃点?”
  马明朝摆摆手。
  他照旧是吃过了来的,只跟在后面进了院子,陪糯米和饭团俩只大狼狗玩的兴起。
  一楼餐桌上。
  六碗饺子,除了小江和玥玥的,只有饺子,没有汤水之外。
  其他人都是汤汤水水的盛在一起。
  吃完了饺子,就手喝了饺子汤,原汤化原食,一举两得。
  餐桌中间,照样没忘摆上一盘捣好的蒜泥,浇上麻油、甜油和醋。
  其中甜油这种东西,只有苏北这面有。
  县里面专门有家甜油厂。
  只是过不了几年,就因为酱油的普及,而销声匿迹了。
  小江和玥玥还有些没睡醒,捧着饺子碗,频频地打瞌睡。
  饶是如此,刘慧还是坚持叫醒了俩孩子,一大家子一起吃了这顿早饭。
  饺子蘸蒜泥,吴远吃得津津有味。
  就这还不忘提起道:“爹,你昨晚等到那会,今天又来这么早,指定是有什么事!”
  杨支书正秃噜着一个饺子,原准备分作两口,结果一口下了肚。
  然后缓缓点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
  “昨儿老许头去跑了农技站,结果农技站那帮老爷们拿乔,非要从老许头身上捞点什么。这越是落后地方办事,越是拿本做事的。”
  “不过咱们有的是功夫跟他们磨!这一点不用你操心。”
  吴远默默听着,也没接话。
  就听老丈人说完了这事,又接着絮叨道:“对了,缫丝厂这事,听说,目前也只是听说。有可能会退桑还田的,不让养蚕了。”
  刘慧听了,都忍不住吐槽道:“真折腾!别说农民没钱了,就算是有点钱,也经不住你们这般折腾。你看俩孩子做生意,什么时候像这般翻来覆去的。”
  杨支书也无言以对,只能强调道:“目前只是传言。”
  吴远却是琢磨着。
  虽说桑树地变回农田,对自家的陵寝地,影响不是太大。
  可真要到插秧种稻子的时候,让老爷子老太太长眠于水田中,想想还是觉着不得劲。
  好在吴远记得很清楚,前世并没有退桑还田这一说。
  于是顺口道:“应该是传言!卞孝生搞得这事,来钱慢是慢了点,但确实是能挣到些辛苦钱的。”
  吴远的态度表达的很明确。
  但杨支书也依旧没提出,让闺女婿去掺和上一嘴的要求。
  等到一家人跟着宾利慕尚送到小楼后面的村道上,目送着吴远坐车离开,直奔上海。
  杨支书这才后悔道:“刚才那两件事,我应该憋在心里不说的。毕竟他如今正和徐长盛较着劲,万一为了村里这点事,先跟徐长盛服了软……”
  话未说完。
  就被闺女杨落雁打断道:“放心吧,爹,不至于。”
  送行的这一幕,恰被早早赶到村办小学上班的宋春红瞧在眼里。
  纵使她不知道吴远今儿要出远门,但一瞧这全家出动的阵势,也看出来了。
  于是默默地在心中祈祷两句,就拿出钥匙转身开了门。
  同一天早晨,县委大院。
  徐长盛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
  一进门,万主任就匆匆走了进来。
  从县政府到县委,万主任和林秘书是他除了司机之外,唯二带过来的人。
  可见二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特别。
  所以一见万主任这样子连门都不敲就闯进来的架势,徐长盛不由调侃道:“老万,你那么老成持重的人,什么事能让你急成这样?”
  万主任也没见外,自顾自焦灼道:“老板,出大事了。听说吴老板之前在彭城那边谈得挺好,落地了一个瓷砖厂项目。”
  对这事,徐长盛有些心有不甘,但仍旧点点头道:“这事不是早知道了么?”
  不料万主任紧跟着汇报道:“昨天,吴老板又跑了北洪和北阳一趟,听说是裘县长和王县长亲自作陪,而且酒没少喝。”
  这就给人留出很大的遐想空间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