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664节
  于是中午这顿酒局就这样定下了。
  地点就选在门口的许家饭店。
  只是在吃饭喝酒之前,许家老四打来电话,说是小龙虾孵出了一部分。
  言语间带着邀功请赏的喜悦。
  老几位一听,这必须得去看看哪。
  吴远一见老许头瞧过来,不看僧面看佛面的,也就答应跟着一起去看热闹。
  虽然当初吃人家喜酒时,已经忘了这许四家闺女长什么样。
  结果刚到村部门口,就被一个来自上海的熟人堵上了。
  “吴老板,我总算是找到你了!”
  这熟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家跟四姐家一个乡的付秋,对门吕教授的夫人。
  “嫂子,你怎么这个时节来了?”
  吴远在这儿遇见付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这不年不节的点上。
  更何况,这时候吕欢已经开学了,平日里也得缺人照顾。
  付秋许是料到了这一层,就直接解释道:“自打你们回来,欢欢就住校了。到了周末,有老吕开车去接,也不用俺烦。所以俺就趁着这机会回来探亲,顺便到你们村来瞧瞧。”
  话说到这里,吴远当即就明白了。
  来瞧什么,那肯定是瞧小龙虾和十三香的。
  当下就跟杨支书和老许头几人介绍道:“爹,许叔,李叔,这是我在上海家的对门嫂子,老家辛庄的,大名鼎鼎的教授夫人付秋嫂子。”
  “嫂子,这是我老丈人杨支书,村长许叔,村里会计李叔。”
  付秋直接操着一口乡音地,挨个唤个周到。
  这乡音一出来,立马就没了隔阂。
  杨支书甚至不遮不掩地道:“这家伙,要不是小远介绍,我还真以为,你就是咱们县里的人,实在是看着太亲切了。”
  吴远一听,老丈人这也算是会说话的。
  付秋更是不傻,直接点破老支书这一层意思道:“不怕杨支书笑话,俺跟着老吕回城这么多年,身上的土里土气就是去不掉。”
  老许头接腔道:“哪里哪里,你这是本色不改。”
  吴远实在听不下去了,开门见山道:“爹,许叔,李叔,我嫂子这次过来,也是想明年在上海开个龙虾店,做做生意。所以先来咱们村考察考察,看看情况。”
  杨支书一拍大腿:“那不正好巧了么?我们这正要去看看小龙虾孵化情况的,正好一起去。”
  于是众人一道腿着过去。
  好在许四家本就不远,就在五队,搁马明朝、明军家那一排边上。
  饶是如此,老许头已经说了句客套话道:“早知道教授夫人远道而来的,咱就整个车子过去了。”
  付秋大大方方地道:“许村长,俺也是农村出来的,这点路不算什么。”
  腿了十来分钟的路程,一行人就转进到许老四家里。
  许老四家前屋大门敞开着,压根没人出来迎接。
  直到老许头一马当先地唤了好多声老四,才听着许老四兴匆匆地迎出来,一看众人这阵势,尤其是其中还有付秋这么个生面孔,话顿时噎在嗓子口,愣在当场了。
  杨支书就立马打圆场道:“许老四,你看上海的大客户付女士都亲自来考察了。你这里小龙虾孵化要是做好了,明年咱们小龙虾就能卖到上海去!”
  老许头则是指着吴远说:“吴老板都亲自来看了,你可别让我们失望。”
  许老四顿时露怯了,不由道:“其实这都是我闺女在家鼓捣的,什么加温、换水,都是她在折腾。”
  吴远当即开口道:“许四叔,你闺女不是出阁了么?我还来喝过喜酒的。”
  老许头当即解释说:“上回出嫁的是二闺女,家里还有个小的,可小的初中刚毕业,才十五六岁。”
  说完,心里就不由打退堂鼓。
  毕竟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能折腾出什么名堂来。
  让上海来的教授夫人看了笑话不要紧,可要是让吴老板看了笑话,这事儿可就大了。
  不过吴远可没想这么多。
  更何况,来都来了。
  哪有不看一眼就走的道理?
  当即催促道:“许叔,看看呗!反正来都来了。”
  吴远这一开口,于是众人就跟着许老四,拐到堂屋东边耳房的位置。
  这里借着堂屋的东山墙和东屋的北山墙,打了个简易的坡棚。
  上头盖得还是石棉瓦。
  条件是有些子捡漏的。
  很难想象,许老四的闺女,竟然在这种条件下,摸索出小龙虾的繁殖孵化。
  耳房本就不大,加之放了不少的盆盆桶桶。
  很多还是捡来拾来的油漆桶、木胶桶。
  但都收拾的很干净。
  吴远一马当先的,加之人高马大的,一进耳房,稍稍佝偻着脖子,四处一张望,就把所有情况尽收眼底了。
  只见好几个漆桶中,密密麻麻的小龙虾正在往上爬。
  后头还有正在成型之中的。
  看着让人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不过吴远伸手摸了摸漆桶本身的水温,感受一下,确实在二十度以上。
  怪不得孵化的比预想中要快。
  在这漆桶旁边,还有另外几个温度不同的漆桶,孵化进展各有不同。
  看得出来,也是个有对比的试验。
  吴远正想找找许老四家的三闺女,结果人不知道被挤到哪里去了。
  最后只留神到墙上挂着的一个练习册。
  揭开一看,一本练习册,记得是满满当当,事无巨细。
  每天都有记录,内容、对比结果,水温,干湿度啥的数据,应有尽有。
  干得不错!
  这才是真正干事的人。
  一番翻过,吴远当即道:“干得不错呀,许四叔!”
  许老四美滋滋地,说都不会话了,而且真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功劳了。
  直到老许头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把许老四的三闺女推出来道:“吴老板,这些都是这孩子干得,大名慧琴,刚初中毕业,赋闲在家。看不过去许老四三番两次失败,就自己摸索了。没想到,还真让她摸出些门道来。”
  吴远点点头:“单看这记录,就知道是有点子智慧的。”
  吴远的肯定,让许慧琴心内大喜的同时,脸上红成个猴屁股。
  毕竟这可是来自咱村,不,全县大名人的肯定。
  搁谁听着,不是美滋滋的。
  第789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哪知道吴远接下来一句话,就让她老大不乐意了。
  “许叔,许四叔,这样的人才,将来可千万别嫁到外村去。就在咱村找个能干的小伙子算了,咱也人才不流外村田。”
  许慧琴一跺脚:“人家才不嫁人哩!”
  在场只有付秋一个女人家,闻言安抚道:“俺慧琴妹子还小哩,你们说这事,也太早了。”
  付秋如此一开口,乡音如此纯正。
  立马就让杨支书刚立的‘上海来的大客户’人设有些崩塌。
  但许慧琴觉着没什么打紧的。
  她有来自吴远的肯定,就足够了。
  一番勉励,当说不说。
  效果是真的好。
  许慧琴耳根子红红地听了吴远画了半天的大饼,然后就干劲满满,动力十足。
  等到众人打许老四家离开。
  许老四跺跺脚回了屋,一脸的晦气和不悦。
  眼见着三闺女还兴匆匆地往耳房走,就一口叫住道:“回来,以后别折腾那玩意了。”
  许慧琴不明就里:“为什么?爹,你没听见吴老板刚才说的话么?俺们把这些弄好了,明年就能挣大钱哩。”
  “挣个屁钱!”许老四唾了一口道:“原以为你大伯在村里,咱主动折腾这事,能从村里拨点扶持款子下来。现在倒好,都见着孵化了,还是一点表示都没有……”
  哪知道许慧琴却没这么现实和短视,腰身一拧道:“俺不管,俺就要弄!”
  好巧不巧地是,回去的路上。
  吴远也特地提到了这事,因为他看见许慧琴为了对比试验,还是买了点温湿度计和一些基本器材的。
  可能不值什么钱。
  但如果村里能把这点钱给贴补上了,对人的鼓励效果比说上一箩筐的话都管用。
  哪知道老许头一听,就不假思索给否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