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625节
  不过转念一想,吴远又觉着,自己可能在这事上真没什么发言权。
  毕竟前世他也没这方面的经验。
  对于成长在长辈羽翼和护佑的晚辈,不胡作非为、认认真真做事,就算是好了。
  后面的五辆大解放,很快就陆续地装满了。
  乔五爷把腾达一建的师傅们叫来了大半,加上腾达一建刚刚添置的简易吊机等器械,主打的就是一个人多力量大。
  第740章 以为你接盘,结果让你捡了漏
  吴远一瞅这架势,又掏出一包华子,现拆了给乔五爷续上道:“照这样的搬迁速度,用不了一周,就能搬完吧?”
  乔五爷接过烟,俩眼一瞪道:“搬什么一周?搬迁这种事,历来讲究速战速决的。按农村的规矩,生怕人知道的。都是半夜里悄悄地搬!”
  这倒是真话。
  顿了顿,乔五爷续道:“孩子们不懂,咱们不能不懂。所以我跟小何商量过了,尽量在三日之内,完成搬迁。之后腾达一建,就准备进驻工地。利利索索地,省得来回调人地折腾。”
  对此,吴远没意见。
  他本来就不讲究这些。
  有乔五爷这个长辈代他操劳,他根本就是求之不得。
  更不会去越狙代庖,亲自指挥和部署了。
  没那个必要。
  留点精力,咱一会回去陪孩子们在静安寺玩一玩,不香么?
  很快,包括排头大解放在内,拢共六辆大解放,在隆隆的鞭炮声中,缓缓起步,冒着浓烟,离开一年多的曼迪菲家具厂。
  等到解放大卡消失在尘土弥漫之中,吴远和乔五爷,来到传达室,给老井头塞了包烟道:“这里就辛苦你站好最后一班岗了。”
  老井头眉头笑成了朵花:“老板,五爷,那不是应该的嘛!新厂我偷偷去看过了,条件是真好,我睡觉都有单间了!”
  老井头的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跟老井头说完,吴远正准备带着乔五爷上车,直奔新厂区。
  就见尘埃落定的路口,停着一辆奥迪车。
  这车的型号,吴远有些看不懂,不像是正经的进口车。
  不过车边站着的那个人影,吴远认出来了。
  跟着乔五爷上了车,吴远就对马明朝道:“到前面谭老板车边,停一下。”
  马明朝也敏锐地认出了谭德春。
  一脚油门,稳稳地停在了奥迪车旁边。
  眼见着吴远车停了,谭德春也不再藏着掖着,推门下车,朗声笑道:“吴老板,别来无恙啊!”
  吴远也主动伸出手来道:“谭老板,幸会幸会。”
  俩人互相谦让着散了个烟,最终还是吴远没顶住谭德春的推拉,接了他的芙蓉王。
  好家伙,这才去南方做一年的生意,连烟都习惯了南方的口味。
  等到俩人的芙蓉王点上,谭德春习惯性地随着开口,喷出一口烟雾道:“吴老板,连宋刚都跟着你干了,你现在生意做的真挺大啊!”
  吴远笑道:“实体的生意,谭老板你也做过。多少风光,多少苦累,你不比我清楚?”
  这话多少让谭德春有些动容的。
  平日里见惯了吹嘘胡侃、各种凡尔赛的老板口吻,头一回听到这般实实在在的话,顿觉有些耳目一新。
  无怪乎宋刚那犊子,都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
  得亏自己是知道吴老板真实年纪的。
  否则就算说他是三十多岁,谭德春都不会怀疑。
  实在是这非凡谈吐,已经朴实无华,返璞归真了。
  谭德春动容之余,话锋一转道:“据说这次浦东大开发,土地是能当钱使的,连带着厂子拆迁、住户拆迁,都有一定的补偿。吴老板,你接手松江家具厂绝对不亏。”
  这家伙来了好几次,不会就是准备跟自己说这些难听话的吧?
  吴远心吋着,嘴上却道:“区区一亩来地的面积,能补几个子儿?总不能等过几年了,这一亩来地上,拔地而起一座摩天大楼,我再回头找浦东新区政府要钱吧?”
  一席话,连消带打的。
  直接把谭德春一直没说出口的话,堵了回去。
  听得谭德春都后悔,今儿出现。
  今天这趟真就多余过来!
  一根芙蓉王抽完,吴远谢绝了对方的下一根,就挥手告别,上了桑塔纳离开。
  谭德春看着那银色桑塔纳绝尘而去,忽然觉着自己这辆走私的奥迪车,还不如人家那桑塔纳开得带劲。
  银色桑塔纳晚走了一根烟的功夫,但却后发先至。
  赶在六辆解放大卡抵达之前,先行包抄赶到。
  片刻后,等到排头车驶入厂区门口的马路,进入厂区大门时,一通五万响的鞭炮再次点燃。
  虽然没有锣鼓喧天,但是胜在鞭炮齐鸣。
  主打一个意思意思。
  六辆解放大卡全部驶入厂内,也没有丝毫拥挤之嫌。
  六十多亩的厂房,和一亩多地比起来,那差距是大了去了。
  先行过来的木工师傅们,眼瞅着这宽敞明亮的新厂房,顿觉回不去了。
  真不知道以前那环境,是怎么熬过来的。
  随后六辆解放大卡,开始同步卸货,有条不紊。
  吴远眼见着,再待下去已经多余,就跟宝俊和乔五爷打了个招呼,上车就蹿回去了。
  静安寺作为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刹,吴远前世都没来过。
  毕竟上海本地人,谁没事去逛静安寺呀?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这话总不能白说了。
  但架不住丈母娘刘慧,煞有介事地带着俩孩子,东拜拜,西拜拜。
  拜来拜去的,那是真不讲究。
  看得吴远跟媳妇犯嘀咕:“咱妈真的是高中文化?”
  杨落雁不疑有他道:“准确地说,应该是初中毕业,上高中时就下乡了。”说完又问:“怎么了?”
  吴远一见媳妇认真了,连忙否认道:“没什么。”
  虽说刘慧烧香拜佛特虔诚,面面俱到,一个不拉的。
  但轮到吃饭时,她却舍弃了寺庙里的素斋,而到外面吃了一顿。
  按她的意思是,俩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
  不能用素斋对付,哪怕是一顿都不行。
  这就挺双标的。
  不过吴远无所谓,在哪儿吃都行。
  等到在静安寺周边吃完中饭,日头也渐渐炽烈起来。
  秋老虎的余威又开始肆虐。
  一家人,两辆车,打道回府,直奔四平路。
  余下的半天。
  才真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俩孩子洗了澡午睡,拜完了漫天神佛的刘慧也睡得特别安心。
  倒是给吴远和杨落雁两口子,留下了不少的枕边话空间。
  杨落雁软软濡濡地说着,吴远迷迷糊糊地听着。
  没有花言巧语,也没有海誓山盟。
  主动一个你愿意说,我愿意听。
  第741章 秋天里的最后一顿小龙虾
  随着曼迪菲家具厂的搬迁,厂里不少女工和木匠师傅,直接住到了新厂区的宿舍里头。
  导致四平路这边的宿舍,登时空出了不少。
  人总是喜新厌旧的。
  喜欢新宿舍,厌烦旧宿舍,这其实也没什么错。
  尤其是新厂区的宿舍,修得那叫一个宽敞明亮。
  墙上都是刮了大白刷了漆,地上也都贴了亮色的瓷砖。
  一直铺到了卫生间里头。
  没错,宿舍依旧是八人间不假,但却带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
  这条件,完全秒杀四平路的老破小群租房。
  唯一的缺点,就是厂子偏了点,远了点,没有四平路这边生活便利。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