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354节
  好在马明朝的车技无可挑剔。
  一路上车开得很稳。
  直到十点以后,大雾方才散去。
  而出现在众人视野里的景色有了,但也极为单调。
  大片大片的田野,摇曳着绿油油的麦苗。
  萨拉疑惑道:“吴,这里并没有丝毫受灾的迹象,不是么?”
  吴远面色凝重道:“相比于让您捐款做宣传,我倒宁愿我的家乡风调雨顺,没有受灾。”
  这话听得萨拉羞愧无比,“对不起。”
  很快十二点钟,桑塔纳从南边进入北阴地界。
  所到之处的田间地头的水渠中,水位明显越来越高,越来越满。
  直到一点多钟,桑塔纳途径一片广袤的农田之中,不得不停了下来。
  因为这片农田不仅被洪水淹没了,而且连带着没过中间的省道上来。
  吴远皱着眉头问:“能过么?”
  马明朝努力回忆道:“以我对这条路的熟悉程度,慢慢开过去,问题不大。可就怕这段时间受灾,水面下的路段有坑或者……”
  话未说完,吴远便果断道:“不管了,走!”
  后排的梁洛,连忙掏出相机,从摇下的车窗对外面,连连拍照。
  吴远不得不提醒道:“梁记者,抓紧你的相机。”
  好在这一段几百米的涉水路面,银色桑塔纳有惊无险地过了。
  但等到桑塔纳进入北岗地界,沿着运河的那条省道,一边是快要高过省道的运河河面,水流湍急,另一边是地势相对低了很多的广袤麦田,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麦梢了。
  “天哪,这实在太糟糕了。”
  萨拉连声惊叹着,看向吴远的背影,神色不由复杂起来。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企业家。
  梁洛已经说不出话了,只知道拿着相机咔咔拍照。
  心底对泼水节壁画的讨论,感到无比的腻歪。
  这才是真正的民间疾苦。
  这才是媒体人应该关注的新闻和民生。
  银色桑塔纳一直开到梨园村村部的院内,方才停下。
  卷着裤脚,扛着铁掀,顾不上一身泥点的杨支书、老许头和李会计几人,全都围上来道:“小远,你怎么回来了?”
  吴远故作轻松道:“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带几位朋友过来看看。”
  哪知道杨支书一眼认出了梁洛道:“这是梁记者,我记得。”
  第409章 不怕把天捅出个窟窿来?
  认出了梁记者,杨支书也就猜到吴远这次回来,绝不是随便看看这么简单。
  再说了,如今北岗乡下都是一片泽国了,有啥好看的。
  倒是,万一梁记者把这事捅出去,丢了市里,乃至省里的脸,会不会带来麻烦?
  不过念在吴远这个闺女女婿办事一向靠谱的份上,杨支书暂且压下内心的担忧。
  就听吴远介绍道:“爹,许叔,李叔,这位是意大利著名奢侈家具品牌芬迪的亚太地区负责人萨拉女士,这位是她的翻译胡瑶。至于这位梁记者,你们都认识了。”
  听到意大利仨个字,杨支书心里一突。
  八国联军来了。
  当初他们来火烧圆明园,如今这趟来,是想看看这漫山遍野、一片泽国的笑话?
  所以当吴远向萨拉几人介绍他的时候,杨支书也没顾得上回应,而是把吴远拉到一边,悄默声地问:“你带梁记者来,我能理解。但你带个八国联军的娘们来,是什么意思?”
  吴远一脸神秘道:“爹,这可是咱们的金主,你可得伺候好了。”
  杨支书回头瞥了一眼,啐了口道:“别胡乱开玩笑,这八国联军的娘们,脯子大屁股炸的,我还想多活两年呢!要伺候你伺候去,不过我可提醒你,野花偶尔采采也就行了,到头来还是得回到家里来。”
  吴远不由失笑道:“爹,你想哪儿去了?”
  随即爷俩冲梁洛努嘴道:“爹,我带梁记者过来,你应该能猜到原因吧?”
  “能猜到一点,”杨支书说完,又跺跺脚道:“不是,你有什么打算,痛快地倒出来。别让我跟这儿猜!你不累我还累呢。”
  “好好好,”吴远连忙安抚道:“爹,你也知道,咱们村里乃至县里这情况,如果不报出去,是得不到重视的。到时候夏粮征收怎么办?这一堆麻烦事儿。”
  “嗯。”
  “我把梁记者叫来,就是如你所想,让她把这事给捅出去。”
  杨支书俩眼一瞪:“你不怕把天捅出个窟窿来?到时候就算是你徐县长跟前的红人,怕是也兜不住。”
  “所以啊,”吴远续道:“我把萨拉女士叫来了。到时候撺掇着她给咱们多少捐点款,让梁记者把这外国友人为我们捐款的事儿一报道……”
  杨支书眉眼顿时明亮起来道:“表面上是一次外国友商的捐赠,侧面却透露了北岗受灾的事实。你是拉这八国联军的娘们过来做幌子的?”
  “爹,你小点声……”
  翁婿俩,简单交流完,杨支书心里有了底。
  回到人群中,眼见老许头投来疑问的目光,杨支书只是挥挥手。
  一幅没事的意思。
  这时候萨拉问吴远道:“吴,我们可以到受灾的麦田里看看么?”
  听完胡瑶的翻译,不等吴远回话,杨支书便摇摇头道:“到麦田里怕是够呛,站在咱们村部门口看看就得了。连路面上都是水,别说田里了。”
  众人站在村部门前。
  漫过村道的水面,一直延伸到脚尖边上。
  萨拉极目远眺后,接着问道:“吴,麦子被这样淹的话,最多能撑几天?”
  不等吴远说话,杨支书又抢先竖起三根手指:“三天,今天正好是第三天。”
  萨拉一脸遗憾:“实在是太糟糕了。”
  旋即终于下定决心道:“吴,我代表芬迪,向你的家乡义务捐助1万美金。这已经是我能动用的最大额度了!”
  1万美金,确实不多。
  但吴远本就没打算让芬迪出大血,捐多大一笔巨款之类的。
  只要有芬迪出头,做出这么一笔人道主义捐助的事实,就足够了。
  所以吴远宽慰道:“没关系,我的公司也会捐的。”
  结果,杨支书却热情地握住萨拉道:“太感谢了,萨拉女士。素昧平生,却能如此慷慨。你和100年前那股子八国联军不是一伙人!今晚留下来吃饭,就到我家去吃!”
  不仅杨支书如此,而且老许头和李会计,同样热情的不得了。
  直接把萨拉几人往自家里带。
  留下吴远站在后面懵圈,喃喃道:“1万美金,顶天了8万人民币,至于么?”
  梁洛轻声道:“不得不承认,现在的1万美金,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吴老板你是生意做太大,眼界也跟着提高了。”
  好吧。
  吴远不在这个话题上停留,而是紧跟着问道:“梁记者,你是媒体人士,你评估一下,这1万美金,够不够得上一个大新闻了?”
  梁洛点点头:“数额是够了,芬迪的牌子份量也够了。但被捐助的对象还不够,由县里出面接受捐助,最合适。”
  这还有点麻烦,但也不是办不到。
  吴远伸手相让道:“先吃饭吧。”
  于是吴远带着萨拉几人又重新上了桑塔纳,杨支书拉着老许头和李会计,穿着雨鞋,溜达着,往自家走。
  自打俩口子去了上海,刘慧便带着俩孩子回了自家。
  吴家小楼这边,只有杨支书每晚定时过来喂喂狗,看一眼糯米的状况。
  所以等到银色桑塔纳,直接开进老丈人家的院子,玥玥和小江,正在未干的地面上,蹦来蹦去,看着积水四溅,就开心大笑。
  不过俩孩子看到桑塔纳进来,愣了一会,很快反应过来,这是爸爸的车。
  于是也顾不上玩积水了,直接跑过来。
  结果后排下来的,却是一个金发蓝眼的大阿姨。
  这下把俩孩子干懵了,整个人都愣住了。
  直到吴远从副驾上下来道:“玥玥,小江,爸爸在这里。”
  萨拉却依旧饶有兴致地问:“吴,这就是你的孩子么?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说到孩子,吴远也不能免俗地一脸自豪:“没错,龙凤胎。”
  随即又叫俩孩子叫萨拉阿姨。
  萨拉反正也不管听没听懂,都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把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的巧克力塞到俩孩子手中道:“吴,希望芬迪捐出的善款,能够帮助到更多这样可爱的孩子们。”
  “放心吧,会的。”
  晚饭是吴远和刘慧一起做的。
  考虑了萨拉这个国际友人的口味,吴远舍弃了北岗这边那些过于重口的做法,大都以清淡为主,辣椒都很少放。
  第410章 万一那娘们反悔怎么办?
  即便如此,萨拉也没吃多少。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