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337节
  第388章 为了一切都能更好一些
  就在吴远和俩孩子玩的正开心时,刘慧忽然来了一句:“要不你和落雁,再养一胎吧!”
  吴远笑着调侃道:“妈,这俩孩子,你还嫌不够累?”
  刘慧却有自己的理由道:“我毕竟还年轻,给俩孩子带到上大学不成问题。”
  吴远又道出一个理由道:“妈,现在搞计划生育呢,不能让爹难做。”
  刘慧更加不以为然道:“断子绝孙的活儿,你爹一直都不热心。再说村里头生二胎的多了去了,凭啥支书家闺女就不能生?”
  最后,吴远实在没辙了,只能把压力全都推给媳妇道:“妈,这事落雁受罪最多,得她同意才行。”
  于是刘慧开始絮叨:“你俩现在上海北岗两头跑,就算怀了,待在上海不回来,也没人能抓到你们。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真可惜了……”
  然而,等到杨落雁真正回来之后,刘慧愣是黑不提白不提了。
  敢情丈母娘就是无法从自己闺女这儿打开突破口,才另寻自己作为突破口,曲线救国啊。
  于是这个问题,吴远干脆就没跟媳妇提。
  老人家总想着多子多福的,和年轻一辈的观念有差异。
  虽然没打算养二胎,但并不妨碍俩口子之间的热乎劲儿,小别胜新婚嘛。
  连带着一夜酣眠,直接到日上三竿。
  这里日上三竿完全是时间,而不是真的太阳爬到了三竿高的位置。
  因为屋子外头正下着雨,而且有着越下越大的趋势。
  雨幕重重,导致能见度也不大。
  看得吴远脸上愈发凝重。
  90年代初,淮河下游的局部洪涝灾害场景历历在目。
  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好在这次大雨过后,应该还有十来天的喘息之机。
  看来必要的准备必须提前做起来了。
  吴远吃了早饭,磅礴的春雨,还不见停。
  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乡里水利站找三姐夫熊刚,结果电话响了半天没人接。
  看来是临时出去巡查水利情况了。
  不多一会儿,老丈人杨支书穿着雨披,出现在门口,手里头还提着手电。
  “爹,你怎么来了?”
  杨支书站在廊檐下,也不进屋,抬头看着遮天的雨幕道:“这场雨真不小,一路从村部走过来,各家小道都淹水了,甚至于院子里都积水了。只有你家宅基地高,情况好一些。”
  “要不说还是你小子有眼光,多花钱,少受罪。”
  这话听着,怎么不太像是夸人的呢?
  不过吴远也没有跟老丈人计较,而是提起道:“这样的雨要是下下去,麦子肯定要减产的。再加之部分麦田退田种桑了,情况会更糟糕一些。”
  不料老丈人却一脸轻松道:“咱村里还算不错的,木匠师傅都跟着你干,瓦匠也不少。有把子力气的娘们干小工,也能挣。这种情况下,就算田里损失些,也能承受的住。”
  吴远点点头。
  这倒也是。
  收入来源多样性之后,农民家里承担风险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虽然总免不了哭天抹地,但日子总不至于过不下去。
  但这还不够。
  吴远总想着做点什么。
  否则眼睁睁地看着一切旧事重演,心里多少不得劲。
  杨支书抽了两根烟,喝了一杯水,再次冲入雨幕之中。
  忙得刘慧匆匆从屋里拿出干毛巾来,却扑了个空。
  嘴里头不免有些碎碎念。
  老夫老妻。
  嘴上嫌弃不断,心里总归是放不下。
  吴远回屋,凭窗画了一上午的图。
  俩孩子出奇地没来打扰,以至于画的很快,很顺畅。
  临近中午吃饭时,杨落雁这才抱着孩子进门来叫他。
  一家人吃了饭,外头的大雨也停了。
  于是吴远也换上长筒的雨靴,揣上两包烟,扛上家里铁锹就出门了。
  一路走到村办小学工地上,却见张永成正在工地南头,吃力地挖着什么。
  吴远走过去一看,是之前他指导下的排水道堵了,以至于工地上的雨水淌不出去。
  这样泡下去,十天半个月也开不了工。
  包工头张永成能不着急么?
  吴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近跟前,张永成这才慌忙地从身上掏烟。
  可这挖了老半天,手臂都累得直发抖,掏烟都不利索了。
  所以吴远干脆利索地朝他怀里扔了一根华子,随即自顾自地开挖起来。
  差不多一根烟的功夫,水道畅通。
  工地上的积水,顺着水沟,哗啦啦地往老代家鱼塘的方向淌。
  张永成一瞧,顿时直冲吴远竖起大拇指道:“吴老板,您设计这水道,就是管用!”
  多新鲜哪!
  吴远并没有多少自得。
  因为这夸奖的话,就跟他当初夸奖乔五爷石灰线撒的好一样。
  所以他在水里涮涮铁锹上的泥土,往肩上一扛,转身就走。
  张永成忙不迭地道:“吴老板上哪去?到家里坐坐?”
  “不了,”吴远头也不回地摆摆手道:“我下湖去看看。”
  其实吴远之所以扛着铁锹出来。
  就是为了去老爷子和老太太的陵寝地头去看看。
  如今这田里,不比之前的麦田,平平整整的,没什么沟壑。
  现在为了种植桑树,专门起了垄子。
  有垄就有沟。
  有沟就容易积水。
  这水要是长久排不出来,泡到了陵寝地,可就不好了。
  然而吴远到了地头的时候,才发现,田垄早就被人挖开了,水也淌的差不多了。
  只是桑树下面的泥土还是稀软,经不住踩。
  吴远只能远远地看看陵寝的轮廓,模模糊糊的,并不真切。
  只有三棵松树傲然屹立旁边,其绿色比起尚未长出叶子的桑树来说,格外鲜明。
  从田里转了一圈回到家,熊刚这电话终于是打通了。
  电话一接通,熊刚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传来道:“幺弟,真跟你说的一样,今年的防汛抗洪形势非常严峻,搞不好要出大篓子。我已经跟上头申请物资了,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吴远沉吟道:“三姐夫,我这边也准备着,咱们两手准备吧。”
  熊刚却有些迟疑:“万一用不上,你拿钱不是白花了吗?”
  吴远轻松道:“相比于多花的这笔冤枉钱,我倒是希望它用不上。”
  第389章 大自然的馈赠,不捡白不捡
  两世为人,吴远知道这批物资绝对用得上。
  他考虑的是,如何在用得上的同时,助推三姐夫一把。
  也算是这钱花得物超所值。
  挂了电话,吴远从厨房那边直接进到灶房,往里头添了把柴。
  媳妇杨落雁正在做饭,见状道:“妈总嫌咱们浪费的多,说是都春暖花开了,还这么费柴。”
  吴远拍拍手道:“费也费不了多少柴火,这样咱楼里能干爽一些。”
  阴雨虽去,日头却没出。
  以至于天黑的就比往常更早一些。
  等到小楼里灯光都亮起来之后,吴远进到院子里,把怀了孕的糯米牵到车库里拴着。
  算是让它享受到了优待。
  就在这时,老丈人那熟悉的声音传来。
  吴远立马走出小院,就见杨支书站在自家小楼后面的那块地旁边,乐呵呵地又笑又叫。
  “快拿桶来,这鱼有手就能捡了。”
  吴远回家提了个铁桶,走过来一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