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320节
  吴远欣然点头,随即盯着采播记者一看道:“你是杨澜吧?”
  杨澜顿时一愣道:“你认识我?”
  杨沉鱼也跟着一呆,俩眼就朝杨澜胸前的牌子上瞅去。
  结果牌子是翻过去的,根本看不到名字。
  杨澜自己更是清楚,就算牌子不是翻过来的,吴远也不应该知道自己。
  因为牌子上的人名是同事的。
  她是临时过来帮个忙的。
  吴远边打量,边点头道:“你主持的正大综艺挺好看的,我是忠实观众。”
  眼前的杨澜刚从外国语毕业,还透着毕业生的青涩。
  确实有点让人不敢认。
  但是大体模样,还是错不了的。
  杨澜更加迷糊了,自己正在筹备正大综艺栏目是没错。
  可这节目至今还没播出,眼前的男人,是怎么成为自己忠实观众的?
  只是眼前众目睽睽之下,杨澜不好多问。
  加之还有采访要做,所以杨澜只好压下内心疑问,把话题转移到采访上来。
  采访很简单。
  吴远围绕着‘全民办亚运,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开放决心和发展意志’为主题,意气风发、云山雾绕地一通忽悠。
  听得新华社、人日报的记者也都把话筒凑过来了。
  第367章 民族企业家的脊梁
  太精彩了!
  民族企业家的脊梁!
  杨澜更是有些怀疑人生,听同事说,今儿采访的企业家,是个来自农村的木匠老板。
  可是这样的谈吐,真的是出自一个木匠之口?
  如今学木匠的门槛,都这么高了么?
  于是这一疑惑的功夫,杨澜的提问权,就被新华社和人日报的同行见缝插针地抢了。
  然而吴远面对三家记者的提问,依旧应对自如,谈吐流利。
  二十分钟后,杨澜带着一肚子疑惑离开了。
  虽然新华社和人日报的记者同行,还在对吴远进行着采访。
  但央视所需要的采播画面和信息已经足够了。
  她也就没必要多留了。
  吴远这边采访一结束,又在梁洛的介绍下,真正认识了新华社和人日报的俩位记者。
  都是梁洛的关系网,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寒暄完毕,吴远直接招呼道:“杨经理,安排一下,晚上一起吃个饭。”
  不等杨沉鱼回应,梁洛提醒道:“吴总,今晚有亚组委的答谢宴。”
  吴远毫不迟疑地道:“那就改天,来日方长……”
  一通话说得,给足了梁记者的面子。
  当然,相应的润笔费,其实比吃不吃饭更重要。
  晚上的答谢宴。
  伍主席和几位委员是火力全开。
  吴远身为老板,能接的就接了。不能接的,只能杨沉鱼顶在前头。
  如此一来,等到答谢宴结束,大姨子彻底成一条醉鱼了。
  要不是徐招娣有几分力气,这条醉鱼还真不好办。
  把杨沉鱼交给徐招娣之后,吴远看着时间尚早,就跟马明朝一起打辆面的直奔火车站。
  连夜来,趁夜走。
  组委会那边虽然发出了一系列邀请,爬长城,游故宫什么的。
  但谁有那功夫?
  再说吴远前世早游过了,再逛一遍,也就那样。
  到了bj站,马明朝从黄牛的手里买了两张10点钟的软卧,途径彭城。
  眼瞅着清明在即了,吴远惦记着老家的陵寝还没修缮,所以直奔北岗,而不是再回上海了。
  天刚蒙蒙亮,火车抵达彭城。
  一路风尘仆仆的,吴远忍不住哈欠连连。
  从出站口出来,彭城的太阳刚出来,空气中散发着清冷的味道。
  马明朝想着,这里距离王村木材加工厂,以及胶合板厂新厂区都不算远,于是问道:“老板,要不要顺路过去看看?”
  吴远摆摆手:“不了,直接回家。”
  俩人马不停蹄地穿过站前广场,顺便买了一袋包子,然后在旁边的汽车站买了回北岗的车票。
  从彭城回北岗的中巴车,和以前没什么两样。
  依旧是挤得满满当当,带什么的都有。
  吴远和马明朝一口一个包子,没有喝的,就只能干咽。
  毕竟这年头也没封口的豆浆可买,想喝只能坐下吃,不能带走。
  即便这样,也给旁边的小孩馋的够呛。
  最后还剩俩,全给了那小孩。
  小男孩家里也没嫌弃,反而对吴远俩人连连道谢。
  不过吴远看得出来,马明朝吃完最后俩包子不成问题,他是特地省给那小孩的。
  中巴车一路晃晃悠悠抵达北岗,已经是八点来钟了。
  县城里,正是上班的高峰期。
  那自行车流,几乎占满了整条马路,蔚为壮观。
  俩人在站外下了中巴车,只能打辆面的车,颤颤巍巍地在自行车流的夹缝中,慢慢开往一口井乡。
  一路上,面的车司机频频往后看。
  看得马明朝都有些生疑道:“看什么看,好好开你的车!”
  那司机被这一恐吓,不得已开口证明自己:“我瞅着后面的老板有点眼熟,好像在哪儿看过,就在脑子里,就是想不起来!”
  马明朝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面的车出了县城,上了郊外的石子路,本就开得咯噔咯噔的颠簸。
  结果司机师傅一拍方向盘,发出一道沉闷的鸣笛声道:“我想起来了,我在新闻联播里见过你!盼盼家具厂!”
  马明朝一听这话,顿时不好反驳了。
  吴远也回过味来道:“昨晚的新闻联播?这么快?”
  司机师傅异常兴奋道:“可不就是昨晚的么?我终于见到电视里的真人了!”
  吴远掏出烟来,给师傅散了一根,顺便也给马明朝丢了一根。
  生怕司机师傅一激动,再把面的车开到路边的河渠里去。
  等到面的车在梨园村村口停下,吴远跟马明朝刚下车,就遇到村里的熟人走过来道:“吴老板,昨晚在电视上瞧见你了!”
  吴远呵呵一笑,又散了根烟给人家。
  一路快步回到自家,原以为能躲个清净些。
  不料家里也来了不少人,老丈人杨支书正忙着招呼这帮猎奇而来的乡亲庄邻们。
  杨支书正享受着乡亲庄邻们的阿谀奉承,见到吴远出现,蹭地一下起身迎出来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吴远随口道:“事儿办完了,自然就回来了。”
  人群中李会计走出来道:“吴老板,你现在成全县名人啦!”
  杨支书老大不乐意地道:“我闺女婿本来就是名人!”
  李会计接着解释道:“上新闻联播的名人,怕是咱县里头一个。”
  村里一众老少爷们频频点头,啧啧称赞。
  散光了吴远的两包烟之后,才陆续散去。
  杨支书这才有功夫拉着吴远追问:“不是说好了赞助三百来万的么?怎么突然涨到500万了?”
  老辈儿的人,在意名声,也在意利。
  吴远却不紧不慢地道:“不仅赞助涨到500万,而且亚组委还希望咱们捐赠部分办公家具,少说也得几十万的样子。”
  蹲着的杨支书一拍膝面道:“这特么是亏大了!不知道得卖多少家具,才能挣回来。”
  吴远笑道:“至少要卖1200万以上。”
  杨支书眉头皱得更深道:“1200万,按照盼盼家具厂现在的月销售额,不等于三五个月白干了?”
  “嗯。”吴远点头同意,随即话锋一转道:“所以我让大姐拿下了亚运村的床柜、桌椅和房门的供货合同,总合同额1500万。”
  “什么?”猝不及防之下,杨支书大脑有些短路道:“你说什么?”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