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35节
  等到池师傅去而复返,吴远当着众人的面宣布:“工场招人先就这样,活儿大家尽量赶着做。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适当的调整。”
  这话让老代暗松一口气。
  更让池师傅微微汗颜。
  虽然说不招人,没说是什么原因。
  但当初想要招人,吴远分别跟他和老代都说了。
  如今才进了一人就不招了,明眼人都知道问题出在他或者他找的人身上。
  张赌棍,你特么害死我了!
  “好了,大家干活吧。”
  吴远说完,亲自带着仨徒弟埋头苦干。
  经过半年多的磨练,赵宝俊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组合柜的大部分工序,只是熟练度还有些欠缺。
  至于马明军,他掌握得不多。
  但他所掌握的手艺,比如切板,刨板,全都堪比老师傅。
  可惜对于稍难一些的榫卯结构,他就力有未逮,一脑子浆糊了。
  对此,吴远不强求。
  毕竟这大徒弟前世资质就如此。
  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上限在这里。
  而对于朱六标,连马明军都说他脑子活,却不怎么用。
  所以这俩卧龙凤雏联合起来,差不多能顶一个熟练木工。
  慢慢来吧。
  传道授业,本就应该拿出教自家孩子的耐心来。
  要多给徒儿们一些时间。
  工场里多了一位师傅。
  吴远反而在工场满勤干了一周。
  这一周内,工场连续交付了两单席梦思床和一单的高档组合柜。
  吴远也观察了,新来的陈师傅,并不总是和池师傅扎堆凑一块,偶尔也能跟摆着臭脸的老代抽上一根烟,聊上两句。
  这是个有阅历的老师傅。
  既有容人之量,也有容人技巧。
  所以吴远也会经常找他聊上一会,交流上一些经验。
  陈师傅原本自视不低。
  年龄上,他比小池年长一些。
  经验上,他比老代丰富一些。
  然而当他跟吴远聊了几次之后,心中那一点点的傲然之意,也消失不见了。
  “想不到吴老板年纪轻轻,就能在木匠这一行当上,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我师从乔四爷,他教过我不少。”
  陈师傅微微皱眉。
  乔四爷那个老头他见过,人有些执拗。
  对于木匠这一行当的见解,未必有吴远这么深刻、长远。
  只是当下,陈师傅也没点破,一笑而过。
  也正是在这一周之内,吴远连续接触了五六位其他村甚至是乡里的木工师傅。
  他把组合柜的立木、横木,席梦思床的床檩,拿些样品给他们,让他们照着做一批试试。
  最后从中挑选了三位师傅,和他们签订了长期的带料加工供货协议。
  这其中就有钟文强的二叔钟振远。
  毫无疑问,钟振远是四姐夫钟振涛举荐过来的。
  但自始至终,钟振涛都没有露面。
  全都是三姐夫熊刚从中联系斡旋。
  确定了代加工之后,村部的工场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只要几位代加工师傅提供的半成品,与标准间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就不妨碍后续的组装和造型。
  而且由于采用了三合板贴面,原先的木板精加工,甚至是一些雕工刻工,全都简化掉了。
  全都辅以统一印制的各种标贴画。
  最后出炉的组合柜,省时省力了不少,而且不失高档。
  一转眼,时间到了七月底,八月初。
  吴远给工场的三位大师傅结算了工资,顺便也给三位徒弟涨了补贴。
  “宝俊,你干得不错,补贴涨到100块。明军和老六你俩75。都有意见没?”
  马明军拍着朱六标道:“师父,其实六标他,也有资格拿100的。”
  “我能看不出来么?”吴远反问道:“问题是,我不光要看到能力,还得看到努力。”
  “还有你明军,你多想想自己,脑子还能不能拯救一下?”
  “当师父的,自然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尽快独当一面,早点出师。”
  赵宝俊疑惑道:“师父,都说木匠得三年零一个节才能出师。你是不是高估我们了?”
  “万变不离其宗,以后有机会做别的家具,你们仔细体会就明白了。”
  徒弟们领了补贴,皆大欢喜。
  吴远也趁机合了一下账。
  目前采用代加工模式之后,成本反倒比之前有稍许的上涨。
  但由于效率的同步提升,工场的总体收入依旧保持上涨。
  只是如此以来,订单的交付周期变短,后续订单增长速度显然跟不上了。
  看来靠着几本画册的和客户间的口口相传模式,已经跟不上代加工模式的需要了。
  城里门面的开张,势在必行了。
  为这事,不止老丈人那边一直没头绪,就连三姐夫那边也是毫无回应。
  意识到这一点,吴远带了条烟,直奔下圩村三姐家。
  傍晚七点刚过,天还没黑,三姐夫熊刚还没回来。
  吴秀华甚至连饭都还没做。
  看着冷锅冷灶,吴远不由失笑道:“三姐,这小武小文不在家,你俩也不至于将就成这样吧?”
  吴秀华不以为意道:“天热本来就不怎么想吃,回头饿了,煎饼卷大葱就行了。”
  紧接着又问:“幺弟,你吃了没?没吃我这就做,你跟你三姐夫整两盅?”
  吴远并没打算麻烦三姐。
  可就在这时,熊刚回来了,一个劲地冲他使眼神道:“整两盅吧,幺弟。”
  “行吧,三姐。”
  吴秀华闻言出去忙了。
  熊刚一屁股坐下来,不无哀怨地道:“这要不是你来,我连顿热饭都吃不上。”
  “三姐夫,家里有困难?有困难就说,跟我还有什么好见外的。”
  熊刚摆摆手:“困难倒是不困难,比以前好多了。纯属孩子不在家,也不值当像样地做顿饭。做多了又会坏,索性就随便吃点了。”
  不多时,花生米,拌黄瓜,洋柿子炒鸡蛋,四季豆烧肉统统上了桌。
  吴远和熊刚整了几盅之后,也谈起了正事。
  “门面的事,我一直在打问。百货公司最近为了响应上头的政策,拿出一部分柜面来,由个体户承包。听说抢的人不少,没有条子根本拿不下来。批条子的关系我正在找。”
  “再一个,营业执照的事倒是好办。但最好也能找找人,免得被投倒办的人盯上。毕竟现在的政策不明朗,有太多种解读方法。”
  “行,三姐夫,你帮我理清关系,我来出面。”
  第39章 我男人的本事,你们学不来!
  八月一开始,距离立秋就近了。
  天气明显地有所转凉,尤其是农村晚上,到了后半夜,甚至都不用开空调了。
  几个孩子似乎也知道舅舅家疯玩的日子已经余额不足,开始珍惜每一天。
  一大清早,起床不用叫了。
  缸里的水自动就满了。
  院子里也自动干净了。
  电视机前也没人争抢了。
  杨落雁看着孩子们的变化,莫名其妙间,又觉得非常有趣。
  进而对肚子里的俩孩子,也愈发期待起来。
  早饭过后。
  蔺苗苗骑车上了县城。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