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 > 第30节
  既减小了制冷空间,又跟屋顶形成了一道隔热缓冲区。
  空调一打,效果会好很多。
  骑着二八大杠到了县里,找到一家卖石膏板的门店,根据自家的面积,定了一批石膏板,完了让老板送货上门。
  定完石膏板,吴远绕了点路,去了趟百货商店,直接定了台春兰2p空调和万宝电冰箱。
  春兰空调四千八,跟预料之中差不多。
  万宝电冰箱小两千,比印象中的价格涨了起码20%!
  吴远总算是感受到6月这轮价格冲关的威力了。
  买完这两样电器,吴远并没有直接回家。
  来都来了,干脆把电刨也一并定了,早点配备到位,省得老代和池师傅再掐起来,影响工作效率。
  一台普通电刨一千一,两台就两千二。
  除了基本配备的道具和砂轮,其他都要另买。
  一趟跑下来,直接干掉小1万块钱。
  虽然石膏板和电刨这两样,吴远并没有付现钱。
  但钱花的是真的快。
  太阳下山,吴远带上两万块钱,动身去老丈人家。
  正想着从家里带条烟、提瓶酒带过去,结果杨落雁指着中午带回来没吃的那个大西瓜道:“就拿那个就行。”
  吴远难以置信,调侃了句:“媳妇,你可真是爹妈的亲闺女。”
  但看着熊文紧张大西瓜那样,吴远摆摆手:“西瓜就不带了,我路过村部再买吧。”
  路过村部的时候,吴远不止买了俩大西瓜,而且拿了两瓶酒和两条烟。
  杨落雁心疼自己,不舍得花钱。
  但自己不能真不给她长脸。
  再说,以他现在的身家,也不在乎这点烟酒啥的。
  第33章 这辈子最有成就的事
  提着东西上门,杨支书果然很高兴,尤其是当着几位老板的面。
  更觉得倍有面子。
  但私下里却跟吴远说:“一会酒我留下,烟你带走。”
  “不用,爹。”
  “听我的,心意到了就行。”
  吴远没再多说。
  回头一看,丈母娘准备像样的一桌好菜,四个凉的,六个热的。
  敢情不是爷俩单独喝。
  而是爷俩陪着这几位砖窑老板、沙子老板、水泥老板、木材领导一起喝。
  一顿酒喝到八点多。
  最后清账时,几位老板心照不宣地按照大客户优惠价跟吴远算了账。
  一项项地单看,便宜不了几个钱。
  但小两万的单子统共起来,省了一千多块。
  这顿酒算是没白喝。
  爷俩送走几位老板晃晃悠悠地离开,杨支书私下里说:“你那批建材,要是现在买,起码得多出这个数!”
  看着杨支书手上的老六,吴远深以为然。
  没了外人,爷俩说起了自家话。
  “今后有什么打算?”
  “如今订单越来越多,人力凸显不足。扩大规模,势在必行了。当务之急,是先把徒弟带起来。再一个,我琢磨着,是不是能在县里开个家具店门面?一来能直接招来订单,二来好歹有个营业执照,后续招人或者其他扩大产能的方式,也有个挡箭牌。”
  这话说得杨支书眼前一亮,但信息量太大,老谋深算的他,一时半会也没全吃透。
  不过他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说,你师父门下这么多人,是你能借力的最好资源。”
  吴远也知道,“可他们都被绑在大礼堂工程上,况且我师父对我搞组合家具这套,认可度不高。”
  杨支书闻言碎碎念道:“这个老家伙,脑子还不如徒弟灵光。有时间,我找他坐坐。”
  顿了顿,接着问:“对了,这次还完了欠账,家里还有钱没?没钱我给你拿点,无论如何,不能亏了落雁娘仨。”
  “有的,爹,你就放心吧。”
  “看来这趟出去,收益还不错?”
  “是不错,抓住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现在挣多少钱,我都不敢跟落雁说实话,怕动了胎气,只跟她说带回来三万三。”
  杨支书没有继续追问。
  这话的信息量,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三万三,依旧算是少说的。
  加上这小子打算在县里开门脸,再扩大生产……
  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得有上十万的收益。
  一想到这儿,杨支书眉眼顿时舒展开来,“早点回去吧。”
  “爹留步,我走了。”
  转头回了院子,杨支书哼着歌,心情甚是愉快。
  看着媳妇刘慧在收拾锅碗瓢盆,甚至想要上去搭把手。
  结果被媳妇一阵嫌弃地驱赶开了。
  驱赶开了,老杨头也不生气。
  刘慧好奇地问:“猫尿喝得美了,这么高兴?”
  杨支书理直气壮地道:“我是为咱家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高兴!我这辈子干得最有成就的事,就是给她挑了个好人家。”
  刘慧依旧好奇,但她不会好好问。
  这么多年了,两口子就这种说法方式,噎,呛,怼,骂。
  “怎么就好了,那房子破得跟山神庙似的,冬天冷夏天热。做家具挣了点钱,一出门就是两个月。我闺女吃得那么素淡,到现在身子都不那么富态……”
  刘慧说着说着,倒先把自己委屈哭了。
  杨支书吹胡子瞪眼的,偏偏没脾气,只能敲着桌面道:“小吴买那么多红砖、沙子水泥做什么?还不是为了给咱宝贝闺女盖新房?那么多的红砖,起个两层小楼都绰绰有余了!”
  “做家具挣钱容易么?咱们村多少会做家具的,有几个挣钱了?”
  “男人为了事业,出去打拼怎么了?整天在家,围着媳妇转,跟杨贲、杨猛那样就好了?”
  “我把话放在这里,这小子,将来指定比那仨个孩子强!”
  “不用将来了,就是现在,就已经比他们强了!”
  老两口怼完,不欢而散。
  刘慧心里一点芥蒂都没有,因为老头子刚才的话,都是夸她亲闺女的。
  倒是勾起了她的好奇心。
  闺女家的日子怎么着就好了?闺女家的男人怎么着就强了?
  翌日7月12号。
  临近三伏天,气温是一天比一天高。
  一大早,吴远定的石膏板就送上了门。
  吴远叫来二徒弟赵宝俊,开始亲自给家里三间正房做吊顶。
  在工场里裁了一个钟头的木头,吊顶的木龙骨准备的七七八八。
  回到家,支个木头梯子,直接开干。
  木工吊顶不是什么难事,属于家装之中的基本手艺。
  唯一麻烦的是,农村这种老房子,只能以四体墙面为支撑,安装上整个木龙骨框架,进而上石膏板。
  赵宝俊看了没多一会,就懂了。
  和师父齐头并进,不出半天时间,吊顶就完工了。
  恰在这时,两台电刨和空调、电冰箱也不约而同地送上门来。
  吴远把电刨装上平板车,让赵宝俊拉到工场去,嘱咐一定要让两个老师傅去安装使用。
  电冰箱拆出来,往堂屋一放就完事。
  空调还需要安装师傅亲自安装。
  好在安装师傅是跟车来的,按照吴远的安排,把空调安装在了东厢,正对着房门的位置。
  只要房门不关,空调冷风可以直接打到堂屋,甚至西厢。
  趁着师傅安装空调的空隙,吴远检查了一下家中的电路和电线。
  好在容量上还支撑得住。
  再想装一台空调,怕是就够呛了。
  其实也难怪。
  如今农村谁家盖房子的时候,会考虑安装两台空调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