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却也为了稳妥,托人去打听了。
  这事儿,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等到下傍晚。
  阴了一天的天气,竟然出了太阳。
  只是一出来,就是夕阳,却在天边画了漫天的晚霞。
  杨支书气急败坏地回来,身后跟着唯唯诺诺的媒婆孟大嘴,“杨支书,这事儿我是真不知道啊,你千万要信我。哎呀,我可冤死咯,这可怎么办哟……”
  作为十里八乡有名有号的媒婆,孟大嘴也没曾想,能在给支书闺女说亲这事儿上翻车。
  当然,这些年她也不是没翻过车。
  可翻谁的车不行,偏偏翻支书宝贝闺女的车?
  这要传出去,孟大嘴这招牌就算是彻底砸了。
  杨支书可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支使着媳妇把当初下聘的礼品和彩礼全都拿出来,亲自写了份收据,让孟大嘴签字画押。
  即便是愤而退婚,杨支书也没忘了这些手尾。
  可见能在十里八村干这么多年支书,那绝对不是白给的。
  很多时候,杨支书的名头说出去,甚至比乡长、镇长更好使。
  孟大嘴提着礼品,跌跌撞撞地走了。
  里屋被禁足的杨落雁,却喊得比谁都带劲。
  “爹,爹,该放我出门了吧?”
  杨支书挥挥手,媳妇就给小闺女开了门。
  没曾想,杨落雁一得了自由,就忙不迭地往外跑。
  “站住!”
  结果被杨支书一声喝住了:“这黑灯瞎火的,你往哪儿跑?年轻人,瓜田李下,也不知道避讳!我不管你有什么事儿,明儿再出门。”
  第7章 一拍即合,合则两利
  杨落雁收回迈出门的那只脚。
  一转身,就是讨好的笑意满盈。
  就冲这副讨巧的乖乖相,老杨头一肚子气顿时就消了。
  杨落雁也听出来了,亲爹以前对吴远喊打喊杀,一百个看不上。
  如今经此一事后,他至少不反对自己去找吴远了。
  这就是进步。
  这就是希望。
  只是当爹的本能会想得更多。
  杨家在城里病秧子提亲这事上落了脸,传出去名声肯定不好听。
  这时吴远家还来不来提亲,来的话又具体怎么个提法,就很关键了。
  杨支书是希望着,吴远那三姐夫,能跟上回一样,有两条烟和1000块彩礼,就谢天谢地了。
  支书媳妇刘慧明白他的意思。
  毕竟是生活了二十来年的夫妻。
  不过刘慧,全然没有安慰支书的意思,反而阴阳怪气地讥讽道:“后悔了吧,不好回头了吧?可惜这世上就没有后悔药。”
  “去去去,听你这口气,我就来气。”
  杨支书一边把媳妇往外撵,一边掏出了旱烟袋,摸出火柴。
  结果旱烟杆儿刚点亮,就听老婆子在外头叫唤:“当家的,快粗来粗来!”
  “叫什么叫,大晚上叫魂儿哪!”
  杨支书虽然不高兴,却还是起身奔外走。
  毕竟老婆子不会无缘无故地支使他的。
  结果一到大门口,杨支书那张踆成一坨的老脸,立刻舒展开来,脚步也加快了,迎上前去:“哎呀,熊老弟,快快里面请!”
  这态度,俨然和上回,不可同日而语了。
  盖因为这次熊刚过来,不仅带了两条烟,而且带了两瓶酒,两条猪腿,两条十斤大鱼。
  这实在远超杨支书的预期了。
  熊刚一看老杨头这态度,就知道这回听媳妇的,又对了。
  双方四个人,相让着进了院。
  杨落雁也从堂屋里迎到院里,主动叫了声:“三姐,三姐夫。”
  杨支书大手一挥:“落雁,快泡茶,泡好茶!”
  人逢喜事精神爽!
  说的就是此时此刻的杨支书。
  经历了之前的波折,他现在对吴远这个未来幺女婿,无形之中格外看重许多。
  再加上吴家人实在是会办事,里里外外的都能照顾到。
  实在是讲究人哪!
  对口。
  实际上,杨支书干了这么多年村干部,能差那两根猪腿两条鱼么?
  图来图去,不就是图个面子么?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
  这一回众人,相谈甚欢。
  喝着茉莉花,杨支书拍着胸脯保证,将来会提鞋幺女婿,让他成为全村的骄傲。
  而后把1000块彩礼如数收下,烟、酒、猪腿和鱼,各退了一份回去。
  这是本地应有的礼数。
  谈到这里,熊刚和吴秀华原以为此行也就差不多了。
  不曾想杨支书反而主动提起问:“熊老弟,依你看,俩孩子这婚事什么时候办,该怎么办?”
  熊刚一听,先稳了一波:“这事杨老哥,你说一我不说二。能办到的要办,不能办到的,创造条件也要办。”
  杨支书徐徐道:“依我看呀,趁着年前的好日子,趁早办了。我这小闺女,年纪不小了,换成别人家,都抱孩子了。”
  “爹!”
  这时候,又轮到杨落雁不依了。
  事情发展的太快。
  还不容许人假模假式一回么?
  熊刚以退为进道:“年前也没几天了,匆忙操办起来,会不会委屈了弟妹?”
  不等杨支书回话,杨落雁就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两条麻花辫随之甩起来,还真打到自己脸了。
  吴秀华就笑。
  只觉得这个弟媳妇傻得可爱。
  杨支书大手一挥道:“不委屈,不委屈。家里嫁妆早就准备好了,现成的,也就是买买三大件,置办几身新衣服。小吴那边,布置新房,打新床之类的,需要帮忙的话,直管言语。”
  一听老杨头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熊刚自然也不能缩卵子,“杨老哥,有你这话就够了。幺弟那边,我来办。办不好,杨老哥你拿我是问。”
  话讲得对路子了,双方亲家差点没坐下来喝几盅。
  老杨头家里确实还没吃晚饭着呢。
  杨支书也催着媳妇去准备了,但熊刚和吴秀华说什么也不能留下来吃这顿饭。
  人家可以客气让一让。
  但咱不能心里没这数。
  离开杨支书家,俩口子照例去了老家。
  这么大的喜事,不能不让幺弟知晓。
  于是隔着老远,熊刚便‘幺弟,幺弟’的喊,直到看见吴远捧着碗玉米糊糊边吃边出来,这才大喜道:“幺弟,你要娶媳妇啦!”
  吴远捧着碗筷,嘴边的糊糊都没来得及擦:“杨支书那边同意了?”
  熊刚等媳妇下了车,这才下了车,支好二八大杠道:“如你所料,城里那人还真是个病秧子。这家伙把杨支书气的,我跟你三姐又趁热打铁,一碰就糊。”
  “呸呸呸!”吴秀华连忙道:“你以为打麻将呢?那叫一拍即合!”
  吴远一瞧三姐手里提的猪腿和大鱼,心里早明白个七七八八。
  要不说三姐和三姐夫最会做人呢。
  杨支书肯定觉得倍有面儿,高兴之下,哪还有不答应的理?
  熊刚看见幺弟碗里喝的玉米糊糊,不由舔了舔嘴唇:“还有没?我跟你三姐都还没吃呢。”
  “巧了,今晚刚烧的,还有大半锅哩。”
  “正好,我们边喝边聊,看看你这婚事怎么准备。”
  吴秀华把猪腿和大鱼都挂到堂屋廊檐下,又觉得夜里不稳妥,干脆直接提到没人住的东厢屋里挂着。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