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人美为患 > 第172节
  桓温短叹,心想这个儿子在官场上也算手段高超,带兵的本事更不用说,这回北伐打下洛阳,从蓝田撤退兵,换了桓温自己去,也未必能做到这样面面俱到。可惜桓启就在这男女事上让他头疼,原还当他风流贪花,如今却陡然一变,守着卫家女郎执拗不改,旁的一概都听不进去。
  桓启道:“你也别老是操心这些,我早就在江夏卫家留了婚书,若是反悔,只怕士族之中桓家名声都要坏了。”
  桓温一口气涌上来,呼吸急促,一旁仆从见状不好,赶紧上来为他顺胸口,桓启忙叫医师来,用了两针后,桓温这才面色又缓和平稳下来。
  医师擦着额头的汗说,千万不可动怒动气。
  桓启重又在榻前坐下。
  桓温阖着的眼睁开,双目尽露疲态,不提为他娶妻之事,而是道:“此番回去,你可想过家中会如何反应”
  桓启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桓熙才智平平,却不是个气度大能容人的,更别说背后有司马兴男老妇为他撑腰。桓启心下冷笑,当初祭祖途中遇袭,一把火将庄子烧的干干净净,全是司马兴男的手笔,他铭记在心从未忘过,若是这回她还要生事,正好将前事一起清算了结。
  桓温见他沉了脸,目光陡然冷厉,已猜到几分,缓缓道:“伯道无甚大才,这些年被人捧着惯了,日后将他远远打发了就是,兴不起什么风浪。”
  到底是血脉骨肉,桓温想将家族托付给桓启,也想让其余几子富贵安身,历来家族要强大,少不了才华出众光耀门楣的人物,也少不了枝繁叶盛全族齐心帮衬。
  桓温听着父亲说着族中安排,他如今伤重气虚,偶尔停下还要喘两下,说的断断续续。但桓启听得认真,没有半点错漏,桓温戎马半生,如今的权势全是实打实杀出来的,在朝堂上更是老奸巨猾,如今朝中上下对他没有不忌惮的,虽然人不在建康,一纸文书送至朝廷,司马邳也必须慎重掂量。
  桓启自知根基尚浅,很多地方还需听桓温教导。可听了家中许多事,桓温却只字不提司马兴男,他看了父亲一眼,心中自有计较。
  桓温耗神费心嘱咐一阵,已觉得疲累,他缓了缓,叫仆从将幕僚与军中心腹将领叫来,当着众人面,强撑着身子叫人写一封奏议给皇帝,言明废世子桓熙改立桓启承袭南郡公的爵位。屋中寂静,幕僚与众将领都不敢出声,心中却如惊涛骇浪一般。等奏议写完,周越呈给桓温,又用私印盖章。
  桓温摆手让众人离去便撑不住又昏沉睡去。
  桓启从房中出来,暗叹一声,心头沉重如压了千斤巨石。
  晡时,仆从送来饭菜,有两道时蔬,一碗鱼汤。鱼是从江里新鲜打起来的,又熬制一个多时辰,鱼肉都煨烂了,味道极为鲜美。卫姌低头喝着汤,抬头就见桓启从外走来,一时呛住,不住咳嗽。
  桓启几步走过来,在她背上拍了两下,“饭也不好好吃,急什么”
  卫姌赶紧喝了两口茶,压下嗓子里的一点痒意。
  桓启擦了手,坐下让仆从添碗筷,就着桌上饭菜吃起来。
  卫姌想着白天他问的那句,便有些躲闪,目光看着屋外。
  桓启很快用完饭,见她左顾右盼就不敢看向自己,心下不由好笑,让人收拾了残桌,一下坐到卫姌身旁。刚才她呛着,咳得面带红润,眼睛更是水汪汪的,轻轻看过来一眼,让桓启心神发酥。卫姌却又很快移开眼,桓启想了想,凑在她耳边道:“行了,婚事的事我父亲应该不会再提别的了。”
  桓温方才嘱咐不少事,却不再提他的婚事,许是病痛无心纠缠此事,又或是终没拗过他,放任自流。桓启不去管什么缘由,只当他是默认了。
  卫姌垂着眼,点点头。
  桓启却有些不乐意,旋即又瞪眼道:“以后再不许说那种气话,什么婚嫁自由,再让我听见试试……”最后半句说的咬牙切齿,带着几分寒气。
  卫姌心想那可不是气话,却没说出口。
  桓启搂住她,手搭在她的肩上,明显觉得瘦了些,都是这些日子辛苦挨的,他有些心疼,声音都放柔了几分,“世子的事刚才已经定了,回头你也不必急着回江夏,等我把荆州收拾干净,陪你一同回去。”
  卫姌看他一眼,暗道还不是白天那句话,让他起了疑,都不想让她独自回去。不过他说的收拾干净,还是让她有些心惊,想了一下,还是提醒道:“南康长公主不会轻易罢休。”
  桓启将刚才桓温亲口允许,写下奏议的事说了出来。
  卫姌神色并不见轻松,面露迟疑。
  “你想说什么”
  “今日看大司马的气色不好,只凭一纸奏议并不稳妥。”
  桓启一听这话,脸色也严肃起来,他知道卫姌聪明机警,摸了摸她的头发,道:“说来听听。”
  作者有话说:
  第276章 二七五章无题
  卫姌刚才脱口说出那句已有些悔, 犹豫是否该直接议论桓家之事。
  桓启一眼就看穿她所想,却是满不在乎地道:“怕什么,直说就是。”
  卫姌这才道:“这么些年用兵北上的不少, 还从未有人收服洛阳, 只凭这一点就可称得上是震天的功劳,大司马早已领荆、司、雍、益、梁、宁等州郡兵马, 朝廷还能如何嘉赏,再往上可就是‘九锡之礼’。不说陛下,就是其几姓高门,能安然坐视此事大司马身体无恙, 奏议无人敢违,但现在大司马伤重,朝中定是盼着桓家先自乱一回,这奏议未必就有用。”
  桓启听她说着,脸色微沉。他何等城府心计,她言外之意一听便知,桓温伤重的消息瞒不住, 这个时候往朝廷发奏议, 朝廷里的那些人精哪个不知这是桓温安排身后事,那几姓门阀,尤其是王谢两家, 只需要压着奏议不动,等不了多少时间,桓家就先要内乱一场。
  他若有所思, 瞧着她笑了笑, 道:“还想到什么就一并说了吧。”
  “世子这么多年, 根基深厚, 又有宗室背后支撑,”卫姌小声将心头所想说了出来,“万事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你若有心要对付他,还是该多拉些助力。你曾在吴郡游学,又与豫章望族相熟,这些江南士族与王谢那几姓向来就有些不对付。”
  桓启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豁然起身,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忽然转身将卫姌抱起来,原地转了个圈。卫姌惊得双眼瞪得滚圆。桓启噙着笑,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下,然后又将她放下,面上笑吟吟的,说不出的满意,心道玉度心中到底还是有他,才能坦言将错漏处指出。
  这两日忙碌奔波,有些地方险些疏忽过去。桓启对着卫姌夸了句聪明,又好奇打量她道:“你这两步想得比那些文吏都要周全多了,却是从哪学来的”
  卫姌抿了一下唇,道:“都是瞎琢磨。”
  实则前世在谢家那些年,她听说过不少王谢两家在朝堂上针对桓家的事,刚才所说也全是有感而发。
  桓启轻轻将卫姌下巴一抬,在她唇上亲了两下。又说了几句闲话,嘱咐她好好休息,转身去了书房,将一路随军的幕僚常楷田孝直找来商议。
  常田两人近日在寨中闲着,听说大司马的病情,心中既惊且忧,却也暗自为桓启计划筹谋,此时来了,还没等两人说些有用的谏言,桓启却先道:“论打打杀杀,十个桓熙也不够看的,不过家里的事,总不能做的那么难看,名声还是要的。”
  这一开口,常楷与田孝直就不住点头,他们也担心这些日子桓启掌着兵权,做事太狠不留余地,损坏名声,对日后来说大为不益。
  桓启与两人商议片刻,自己亲笔写了几封书信,一封给江州桓冲。桓冲身为江州刺史,在族中威望仅次于桓温,只是他为人忠厚,平日很少掺和侄子之间的事。剩下几封都是给江南有交情的几家。废立世子是大事,建康支持的肯定是桓熙,他需要江南士族为他正名说话。
  等全部安排妥当,至于其他一些不重要的书信,可以叫由常楷田孝直执笔。
  两人见桓启安排地面面周到,不由感慨道:“主公这番安排可称算无遗策了,便是桓熙要闹,于情于理都已落下风。”
  桓启笑道:“还都是玉度提醒的我。”
  常楷道:“小郎君年纪轻轻有这份眼光和谋略,着实厉害。”
  他夸得诚挚,仿佛心悦诚服,田孝直也连连称是。
  桓启脸上的笑又浓了几分。
  几分书信连夜从军营中发出,快马加鞭奔驰向各处。
  桓启在寨中又处理了军中分功及伤亡抚恤之事。桓温不知是不是那日费神说话,随后两日精力不济,吃了药昏睡不止。
  这日清晨,几十侍卫护送着一辆牛车来到寨外,下来一个身着锦衣的男子,下了车便一脸伤心哀泣的模样,口中直呼父亲。看守军士上前询问,侍卫喝道:“瞎了你们的眼,这位便是世子,还不赶紧打开寨门。”
  军士严守军令,并未开门,转身立刻去禀报。
  桓熙满脸担忧站在门前等候,心底却怨愤不已。
  桓启带着人过来,一瞧果然桓熙,眉头飞快一皱,按时间来算,桓熙能这个时候赶到,定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看来军中支持世子的人也有不少。他也不意外,接手军务的时候便已已有所料。
  寨门打开,桓启迎了出去,先叫了一声“大哥”。
  桓熙大步上前,道:“听说父亲受了重伤,敬道,往常父亲都夸你带兵如何了得,怎会有此疏漏”说着也不等桓启回答,已经朝着里头冲进去,道,“母亲与我夙夜难安,父亲在哪”
  桓启冷笑一下,不缓不疾跟在后面。
  桓熙来到桓温静养所居院子,脚步踉跄地奔进门内,见桓温倚重的幕僚将士都在,脸上满是担忧之色,跪在榻前,语带哭音唤道:“父亲。”
  桓启刚进门时就听见这一声,心想平日还是小瞧了他,这份表现简直滴水不漏。
  桓温刚才醒来,正叫人来说话,此刻抬起眼皮,朝榻前看去。
  桓熙眼里含泪道:“听说父亲受伤,儿子恨不得以身代之,母亲在家已哭了几日……”
  桓温瞪眼道:“老子还没死,哭个什么劲”
  他说话虚弱,远不及往日威风,桓熙对这个老子一向都是有些害怕的,但此刻亲眼见到桓温躺着面色灰败,形容枯槁,他心一颤,咚咚直跳,想到来时母亲嘱咐的那些,他赶紧道:“父亲,你出征在外不知,我又有了一个儿子。”
  他回头朝仆从看去,有个身强力壮的老媪抱着个襁褓站在侍卫之中,听信立刻进屋,到了榻前掀开盖布,露出里头一个白胖的婴孩,脑袋很大,双眼微微眯着。
  “这是我那妾室所生,才落地没两日,就听军报传来父亲连连大捷。”
  桓熙说着,对老媪使了个眼色,老媪将孩子放在榻前,那孩子大胆,挥舞小手。
  桓温见着孩子,面色也转为温和,瞧了孩子两眼,想伸手去摸一下,但双手无力只好作罢,“孩子不错,好好照料。”
  桓熙依旧跪着,双手搭在榻前,“母亲已请了两位太医,寨子人多噪杂多有不便,还是应该早日回家中修养,也让儿子尽尽孝心。”
  桓温不知可否,点了下头,道:“你有心了。”
  桓启冷眼瞧着,并未言语。
  作者有话说:
  我卡文了,很抱歉,今天只有一更感谢在2023-08-22 23:01:53~2023-08-24 23:01: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277章 二七六章无题
  桓熙又劝了许久, 只说军寨中住着多有不便,且此处近水,湿气重, 对恢复伤病并无益处。又或是给桓温说些婴儿初生的趣事解闷逗趣, 颇有些病前娱亲的意思。直到桓温面露明显疲态,他这才离开。
  桓启往日明面上还维持着兄友弟恭, 心里却瞧不上桓熙,如今才算见识到他口才了得,姿态摆得十足,连还未满月的孩子都抱了来讨桓温的喜欢。
  桓启瞧得再明白不过, 桓熙将孩子带来,是借机暗示桓家承继要考虑的是子子孙孙。在这孙辈上,桓熙已有两子,桓启膝下无子是个极大的劣势。桓启暗自嗤笑一声,却未作理会。
  桓熙在寨中住下,接连两日余事不理,大半时间都在病榻前尽孝, 盯着药童煎药, 又是亲自一勺勺舀到桓温嘴前。桓温皱眉呵斥他一声此事毋需他操心,桓熙却是红着眼道:“打兵打仗我不如敬道,这孝养父母的事做起来却不难, 父亲就成全我一片心意吧。”
  这一番话说得赤诚真心,桓温看了他一眼,也未再阻止。直到药吃完, 他才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 政局多变, 你应付不来, 日后家中少不了你清闲富贵,回去好好教养孩子,日后成了才,族中自有让他们出头的机会。”
  桓熙闻言心凉了半截,没想到这样一番孝行下来,竟没半点打动桓温,他低下头去,遮掩住复杂的眼神。
  桓温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若是太平年间,天下无事,你再庸碌世子做就做了,可现在不行,外有强敌,内有门阀争斗,让你继承爵位,就是害了你。”
  桓熙想着来时父亲的吩咐,犹豫片刻,道:“我知父亲心中顾虑,我才能不及敬道。但有一点,我却远胜于他,有倒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这个岁数还没子嗣,这些年战事不少,若真有个什么万一……父亲别怪我直言,全是为家族长久计,到时家中岂不是一片混乱。”
  桓温本就病容的脸越发黑沉,盯着他看。
  桓熙胆颤了一下,硬着头皮继续道:“我将世子的名头担了那么多年,荆州上下人人皆知,朝中也早有封赐,父亲,此时更换朝廷必会阻挠。我有自知之明,军权可以交给敬道,我全听他的,只担个世子的虚名,若敬道日后有了子嗣,我再将爵位给他,如此对桓家上下也有交代。”
  说着他跪地磕头,道:“父亲若不信我一片真心,我可以对天发誓……”
  “好了,”桓温截住他的话,面露无奈,道,“我累了,你先回去吧。”
  桓熙还要再说什么,见桓温已闭上眼,只好悻悻离开,出了门他以袖擦了擦脸,眼中飞快闪过一道冷色。
  桓温屋中时时刻刻都有人守着,不是幕僚便是近随。刚才桓熙又跪又哭,近随眼观鼻鼻观心只当不知,过了一个多时辰有人来换值,近随离开小院,在门前犹豫半晌,左右看了看,见无人注意,他飞快从小路,找到桓启,将今日屋里的经过全说了出来。
  桓启点点头,赏了些金银,又许以前程,近随便心满意足地离开。等人走后,桓启坐在书案前,将公文搁到一旁。桓熙以往眼高手低,担这两日表现却出人意料,尤其今天说的这些,可谓是直击要害。桓启想到司马兴男,嘴角一挑,还正愁这母子两个没什么动作,他若是贸然动手,反而惹人口舌。
  桓熙来了两日,随后又有牛车赶至寨中,却是家中几位族老叔父,这些人来到榻前,你一句我一句,全是劝桓温赶紧回家养伤,热闹半日,几人仗着辈分,又找到桓启,说的也是同样一番话。
  桓启听他们说完,懒洋洋靠着道:“父亲的伤难以挪动,到寨中修养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