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三国旌旗 > 第233节
  看上去三个人不分胜负,在持久力上,夏侯惇和曹仁还占据上风。但如果流传出去,就不是这回事了,过了一百回合,赵云就可以找机从容退走,到时候随便找个马力不济的借口,就能取得大部分人相信。
  说是不生不败,其实就是赵云胜了。
  当然,曹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所以曹休眼神一冷,拖着钢刀就冲了出去,刀锋拉拽在地上,带起一串火星,呛呛作响。
  虽说赵云正在酣斗夏侯惇和曹仁,但也不至于看不见曹休纵马而来,所以赵云的心立即就凉了半截。曹休的武艺如何赵云不知道,但有一点赵云清楚,就算没有曹休,自己也再撑不住一百回合了。所以只要曹休不是上来添乱的,只要一上来,自己必败无疑,还有可能负伤身死。
  心念电转,赵云吐气开声,忽然厉喝一声,钢枪左右横扫,抽向夏侯惇和曹仁。这一枪集结了赵云的全部力气,枪式凌厉,只要挨上夏侯惇和曹仁的身子,肯定是骨碎人亡的结局,就算有铠甲抵挡,也于事无补。
  赵云胯下的爪黄飞电也灵气十足,知道赵云发狠,也一声长嘶,脖颈上鬃毛乍起,缎子一样的皮毛下,肌肉滚动,四蹄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
  钢枪像巨蟒摆尾,夏侯惇和曹仁不敢小觑,急忙竖起刀枪抵挡。
  两声炸响几乎连声一线,气浪翻飞,夏侯惇和曹仁连人带马,被赵云横着震出好几步远。而赵云的爪黄飞电也不住的后退,马蹄踢得砂石飞溅,火光隐隐。
  此时曹休已经冲到三十步上下,手中的钢刀也提到身侧,正提气蓄力,作势欲劈。
  赵云看也不看曹休,拨马就往本阵逃去,刚才的一击已经差不多耗尽了赵云最后一丝力气,再打下去,不过三招,赵云就有丧命的危险。
  但曹休那会眼睁睁看着赵云逃走,在马上冷喝一声,急追不舍。
  在速度上,赵云的爪黄飞电要转身提速,显然是不如曹休的,所以曹休肯定能在几十步内追上赵云。可就在曹休紧追不舍的时候,忽然见到赵云在腰间一抹,一团青光呜呜作响,直奔自己人马而来。
  第四百九十九章曹操的强势反扑
  曹休正追赵云追的的兴起,忽然看见一抹青光袭来,凝神一看,原来是赵云抛出了腰间的青釭剑。
  “丢卒保帅!”曹休冷喝一声,就想挑飞青釭剑,继续追杀赵云。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按照曹休的武艺、眼力,别说挑飞赵云的青釭剑了,就是挑飞一支羽箭也不成问题,但那的用顺手的兵刃才行。
  作为一员武将,要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有点夸张,但最起码刀枪这两样武器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曹休也不在话下,所以在突袭赵云的时候曹休选择了大刀,而不是钢枪,原因是这样的:曹休心里非常清楚,赵云反应速度惊人,招式精妙天下第一,所以用长枪突袭效果并不会太好。
  钢枪注重的是速度,刺!才是钢枪最基本的招式。
  而钢刀注重的是力量,劈砍!是钢刀的最基本招式,那么可想而知,力量更大,杀伤范围更广的钢刀,在突袭赵云的作用上肯定要比长枪大。
  另外在群战过程中,刀也是不如枪的,刺要比砍省力的多。所以赵云和马超经常独闯连营,而关羽就做不到这一点,加入把赵云和关羽放到同一做军营里,估计关羽累死了,赵云还活蹦乱跳。
  如果用来挑飞羽箭什么的,刀的作用显然就更不如钢枪,数十斤重的钢刀显然不适合这种精细活。
  曹休刚要做出挑这个动作,就觉得手腕一沉,猛然想起来换了兵器了,只能顺势一刀砍出去,这一刀就是曹休原打算斩杀赵云那一刀,不过力量上小了许多罢了。
  曹休这一刀正好劈在青釭剑的剑脊上,青釭剑虽然也算是宝剑,但被曹休一刀看到剑脊上也好不到哪去,只听得“当……啷……”一声炸响,青釭剑被曹休劈的断成两截,蹦出老远,插到地上。
  就这么略一耽搁,赵云已经策马一溜烟的逃出老远,其实就算赵云逃不远也不要紧,曹休耽搁的时间虽短,但也足够让赵云穿过这口气了,就是曹休追上去,估计也讨不到任何好处了。
  眼看赵云也跑了,青釭剑也被自己劈坏了,曹休气的哭笑不得,用刀杆不停地往地上矗。
  曹仁和夏侯惇眼见到赵云逃回军营,知道机会难得,手中兵刃向前一挥,自然由传令兵组挥动令旗,敲响战鼓,曹兵呐喊一声,蜂拥而至。
  而这时曹休也从失望中恢复过来,领过一直兵马,埋头猛攻赵云的营寨。
  夏侯惇,曹仁、曹休三人各自带领一直兵马,如同三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扑在赵云的大营上,顿时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天空中羽箭穿梭,黑压压的像蝗虫一样密集,勾杆绳索,在栅栏上搭的和蜘蛛网一样密集,士卒疯狂的呐喊着,战马也不是发出一阵阵嘶鸣,整个战场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惨烈嘈杂。
  这时候就能看出士气的作用了,赵云一败,河北兵卒的士气顿时下降了一个档次,心中戚戚不安,连神勇无敌的赵将军都败了,我们能挡住吗?对面可是三个人呢,夏侯惇,曹仁、曹休全都是勇冠三军的大将……
  战场上最好别想那么多,想得越多,死的就越快。死得越快,士气就越低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曹兵则没那么多想法,保持阵型,向前冲就是了。
  不到半个时辰,河北兵卒就被压的探不出头来,已经有十几处外围营盘被夏侯惇三人攻破了,如果不是赵云带领亲兵亡命逆袭,大营早就失守了。
  但救火队员赵云也坚持不了多久,亲兵疲于奔命,能坚持多长时间都不好说。
  其实夏侯惇三人能这么快突破赵云的大营,赵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连续的斗智斗力,调兵遣将,让赵云疏忽了对自己大营的防御问题。从内心深处将,赵云很高傲的认为,夏侯惇和曹休根本不敢出城和自己决战,也算是被夏侯惇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骄兵必败,赵云此次失败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能为力,大规模的兵团战争,将个人的武勇降低到最低点。确实现在赵云冲杀出去也能斩杀数十、乃至上百敌军,可那有什么用,数十人,上百人,也就是沧海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而且赵云也不敢出营逆袭,周泰伤势未愈,还要统领水军,赵云必须留下主持大局。至于赵统等人,还没有独挡一军的能力。
  眼见大营烟火四起,手下兵卒又士气低落,赵云只能长叹一声,厉声喝道:“来人,给周泰传令,命周泰速速带领水军撤兵……十……二十里,然和立即组织兵卒修建防御工事,抵挡曹军!”
  传令兵匆匆而去,赵云又高声喝道:“赵统听令……你速速带领五千兵卒,携带粮草,沿汉水后撤,协助周泰修建防御工事,不得有误。”
  赵统领兵匆匆退去,赵云环视一眼战场,把马良叫到身边,低声说道:“马良,你马上调集三千骑兵待命,一旦大营失守,你整理好军中文书,速速带领中军撤退,赵某则带领三千骑兵断后。”
  马良本打算说赵将军你乃三军主帅,不宜冒险,还是马良带领三千精骑断后吧!但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实在不是那块料,只能悻悻而退。
  这可不是马良妄自菲薄,断后这种工作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要求很简单,一要悍不畏死,而要武力高强,马良是否悍不畏死不好说,但武力高强肯定是和他绝缘的,所说断后怎么看都是赵云、许褚这累猛将的活计。
  赵云连续下了几道命令,不管这些命令事后看是否正确,但对于现在来说,无异于给大营防守雪上加霜。
  首先,周泰带领水军撤退以后,夏侯惇等人再也不用顾忌侧翼的威胁,可以全力猛攻赵云的大营。
  其次,赵统和马良德军东也间接影响到河北兵卒的决心,兵卒不都是傻子,赵统和马良收拾东西跑路的心思不能瞒过有心的兵卒。
  河北兵卒不免产生这样的心理:都要跑路了,死守下去还有意义吗?这和兵卒素质无关,再训练有素的军队也一样!
  第五百章最后的决战1
  见到赵云有撤兵的意图,曹仁再次增兵,将夏侯惇大营,南郑城中所有的兵卒都征调出来,就是身上有轻伤的兵卒都不例外,这一万多兵卒黑压压的跟在三路军队后面,呐喊连连,直奔赵云的大营杀去。
  面对潮水一样的操兵,河北兵卒彻底支持不住了,不到半个时辰,赵云的防线就全面崩溃,被曹仁三人杀入大营。
  好在赵云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带领三千精骑拼死挡在大部队后面,这才避免了被曹军屠杀的厄运。
  但是也仅仅如此而已,赵云的军队还是被曹仁三人撵的跟丧家之犬没什么两样,顺着汉水没命的逃跑,周泰建造那几座大营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被曹军一突即破。兵卒几乎刚占道防线后面,就见到赵云浑身浴血的身影。
  一连撤退了五十余里,河北兵卒这才安下营来,回头看看,城固县已经近在眼前了,赵云真是欲哭无泪。
  一定要注意,河北兵卒能安下大营,并不因为曹兵不敢追击了,也不是赵云的叁仟精骑死命抵挡,震慑住了曹兵,更不是曹军怕城固县的廖化接应赵云原因是曹兵也累了,也要停下脚步埋锅造饭。
  赵云十分郁闷,没道理啊,曹仁不是在洛阳和主公大战吗,怎么跑到汉中来了,尼玛就不怕洛阳失手吗?还有太史慈,张辽,李儒,你们几个都跟猪一起睡了,这么一个大活人跑了你们都不知道?
  不敢骂李重,赵云嘴里嘟嘟囔囔,把太史慈等人挨个骂了个遍,由觉得不解恨,抡起长枪噼里啪啦一阵乱砸,这才长出了口气,渐渐静下心来。
  这倒不是赵云受不起打击,没有几个武将打了败仗就要死要活的,关键是长时间的作战,无论兵卒还是将领,心理压力都很大,赵云也是借势缓解一下而已,不过却把四周的兵卒吓得噤若寒蝉。
  冷静下来之后,赵云立即写了一封书信,命令斥候飞马报与李重。军情如火,无论是打了败仗,还是打了胜仗,赵云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让李重知道此事。
  古代交通并不发达,但也要分情况对待,斥候的马术精良,昼夜奔驰,没过几天就把情报送到李重手中。李重只看了一眼,心中就翻起轩然大波,急忙招李儒、魏延等人前来议事,同事名人给太史慈和张辽送信,命令二人小心行事。
  先将战况稳定下来,李重这才冲着李儒和魏延等人问道:“文优,文长你们对赵将军打败有什么看法?”
  李儒一拱手,当先说道:“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汉中之败,罪不在赵将军。不过曹仁忽然出现在汉中,实在令人费解。”
  魏延也点头附和道:“文优所言甚是,曹仁居然也跑到汉中了,还与夏侯惇一起夹攻子龙将军,真是无耻之尤!”
  魏延这话纯属胡说,战场又不是打擂台,哪有不以寡凌众的道理,换做是魏延,也不会介意和赵云联手干掉曹仁的,这话只是铺垫而已。接下来闻言眉头一皱,有些不自信的说道:“曹仁不是把洛阳的兵卒都抽调到汉中去了吧?”
  李重和李儒闻言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曹仁孤身一人前去汉中还有可能,但要说抽调洛阳的兵卒前去,就有点不知死活了,洛阳可是曹操的战略中心,政治中心,也可以说是整个天下的重心,只要曹操不发疯,就不会抽调略阳的兵卒,将洛阳置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至于赵云所说的曹仁夏侯惇带领数万人,李重和李儒更相信那是二人的疑兵之计,急切之间,赵云判断有误也是很正常的。
  魏延说出这话,自己都有点不相信,生怕被看轻,于是又补充了一句:“除非曹操想跑?不然的话……”
  话音一落,李重和李儒顿时浑身一震,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快把地图拿来……”李重急声大叫道,立即有兵卒铺开地图,李重用手指在地图上画着线,从洛阳到长安,再到陇西,再到……
  把时间回推一下,看看江南战场。
  北方已经是秋季,长江沿岸依旧是盛夏时节,夷陵之处大江两岸高山耸立,江水汹涌,相隔数里就能听到江水的咆哮声。乐进腰挎着钢刀,在水军营寨的最外围巡视,绵绵的细雨之中,远方的高山丛林朦朦胧胧,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水墨画一般。
  乐进看的有的有些出神,就在这时,一名兵卒快步而至,拱手说道:“乐将军,徐晃将军请将军前去商议军情?”
  “知道了!”乐进点了点头,吩咐手下的将领小心行事,如果周瑜带兵前来骚扰,放箭迎敌即可。现在天气不好,雨水连绵,江水的水位很高,只要周瑜不吃错药,是不会冒险进攻的,所以乐进只要随口吩咐了一下即可。
  来到徐晃帐中,乐进差点没笑出声来,只见徐晃身穿着一身便衣,桌案旁边摆放着一座炭炉,炭炉炉火熊熊,烤的帐内十分温暖。
  在炭炉上面,坐着一尊酒壶,酒壶热气翻腾,传出一股浓郁的酒香。
  乐进扬眉道:“公明好不义气,让我在凄风冷雨中巡视大营,你却坐在帐内享受美酒,该当何罪?”
  徐晃哈哈一笑,说道:“这不是派人找你了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满意满意。”乐进连胜说道,随手脱下铠甲。
  等到乐进落座,徐晃拿起酒勺,给乐进斟满一杯米酒,忽然叹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和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乐进见状有些疑惑的问道:“公明可有什么心事?”
  徐晃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沉声道:“李子悔这首诗词写的确实不错,实在叫人唏嘘不已,哈哈……”
  笑罢,徐晃忽然正色道:“文谦,今日接到陛下的军令。”
  “什么军令,可否让我知晓?”徐晃是主将,所以乐进才有此一问。
  徐晃在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递到乐进手里,慢慢说道:“主公已经将你我的家眷送到鱼腹,不知文谦意下如何?”
  第五百零一章最后的决战2
  在古代,大将领兵在外作战,是不带家眷的,当然父子兵除外。原因有很多,比如妇孺行军不便什么的,但最主要的作用便是留在皇帝手中当人质,徐晃和乐进就是如此,不过除此比较信任二人,留下二人的家眷第一个原因居多。
  但就算如此,一听到要把二人的家眷送来,乐进的第一想法都不是除此看自己在外征战旷日持久,送家眷过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而是曹操是不是对自己起疑心了。
  外姓将领毕竟不同于曹姓将领和夏侯姓将领,这一点乐进很有自知之明。
  见到跃进脸色急变,徐晃长叹一声,慢慢说道:“主公不是让你我在此地坚守,而是让你我带兵回成都……”
  说道军情大事,乐进暂时抛开家眷问题,沉思道:“公明,你确定收到的是主公的亲笔信,如果你我二人带兵回转,周瑜长驱直入带兵追击怎么办?如今益州人心惶惶,李子悔有如此强势,一点周瑜入川,益州顷刻之间就会易主。”
  “是!”徐晃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有些苦涩的说道:“所以你我二人要留下一个来断后,哈哈哈……”
  乐进急道:“主公让谁断后?”
  说完这话,乐进心里忽然一动,他终于想明白曹操为什么要将二人的家眷送来了,十分佩服曹操的心胸,但又不免有些唏嘘。
  此次撤兵,无论是谁断后,都讨不到好去。本来二人面对周瑜就不占据上风,再抽调兵卒,实力会骤然下降,这还不考虑军心的因素呢。所以固守夷陵十有八九是全军覆没的下场,送过二人的家眷,就是给二人留下一个投降周瑜的机会。
  之所以说曹操心胸宽大,原因是二人随时都有可能现行投降周瑜,这样一来,曹操连一点掣肘二人的筹码都没有了。
  徐晃闭口不言,其实自从曹操送来书信,徐晃就知道曹操心属何人了。徐晃一边感叹曹操的心胸宽广,一边又对曹操的任人唯亲感到郁闷。
  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