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其他类型 >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第236节
  确实是有重物落地的声音从隧道另一头传了过来。
  而且不止一道。
  但却没有人因此而感到惊慌。
  因为伴随着重物落地声一起传来的,还有一种独特的哨音。
  王团长一把掀开了头顶用于保温的救生毯,语气是掩盖不住的欢欣雀跃:“是救援队的哨音!救援来了——嘶!”
  一时激动扯到伤口的王团长差点儿直接喊出声。
  第五个小时,一群离用脚趾挖出末世地下城只有一步之遥的人,终于等来了救援。
  末世后的救援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为了节省时间,大家能自己走的统统自己跟着走。有如陈教授和王团长这样行动不便的,能让人背那就尽量背着走,省得大家还要再清出一条能供担架通行的路。
  “大家辛苦一下,中—央避难所离这里已经不远了。”这支救援小队的负责人边带队在废墟中穿行边道:“这次项目的负责人也在避难所那边等着几位。”
  中—央避难所说是避难所,可江暮云等人抵达那里的时候就发现,这地方绝对和普通的供幸存者居住的避难所完全不是一回事。
  陈教授和王团长都走了特殊通道,陈城跟着陈教授一起,两个箱子也被交给了中央避难所这边的工作人员。
  而按正常程序进入避难所的江暮云几人,都记不清自己究竟过了几道门,做了多少重的消毒和安检。
  通过最后一条消毒通道,呈现在江暮云等人眼前的,并不是如先前安山避难所那般的生活场景,倒更像是在一处高档办公楼里。
  整个中—央避难所内灯火通明,成排的办公桌、堆成山的文件,以及抱着文件脚步匆匆的工作人员。
  江暮云两辈子都没上过班,但她就是觉得眼前的场景莫名熟悉。
  是一种久违了的……正常的感觉。
  这种感觉和他们的穿着打扮无关。
  是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怀抱着对生活的期望,而非末世里幸存者们身上常见的得过且过和麻木。
  那几名士兵和医护人员向几人道别,带着他们进入中—央避难所的几名工作人员领着江暮云几人一路穿过公共办公区,顺带着和他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这里的情况,而后就带着江暮云几人来到了一处静谧的办公场所。
  这里都是一个个单独隔出的办公室,江暮云粗略扫了一眼门口挂着的牌子,好么,这怕不是末世地下城版中某海。
  那工作人员领着江暮云几人停在了一间会客室前。
  他轻轻敲了两下门,听见门内答复后便推门示意江暮云几人入内。
  “您好,我姓冯,是目前首都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总负责人,幸闻几位平安。”
  会客室的大门被推开,屋内一个中年男人主动了迎了上来。
  江暮云环视一周,这里的摆设算不上有多好,不过是几张沙发并一张办公桌。
  不过以首都目前的情况,能凑出这些东西都算是不错了。
  屋内此刻除了江暮云等人和最先出声的那位冯先生之外,还有几名中年男女,俱是一桌得体久居高位的模样,见江暮云等人进门也全都起身相迎。
  冯先生说是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总负责人,他本人却并不是一名科研人员,而是政—府方面的高层。
  严格来说,他的角色更像是农科所的后勤部部长,一切与科研实操无关的事务都会交由他来负责,就好比这次迎接陈教授重回首都农科所。
  不过以农科所目前的地位,这位冯先生的级别不用想也知道,必然是高得吓人的。
  江暮云几人依次和这位冯先生简单握手寒暄了两句,又听冯先生给他们介绍其他几人。
  寒暄过后,冯先生面色一肃道:“陈教授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我冯某人三言两语就能说尽的,几位带回首都的几样实验材料对于我国的科研事业同样有重大作用。”
  江暮云闻言顺口问了一句:“冯先生,那些鱼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小粉能得到上面的重视她不意外,但他们随手捞回来的变异鱼怎么好像也挺重要的样子?
  听了江暮云的话,冯先生思忖片刻,像是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对江暮云几人道:“首都这里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开出了一条往北方油田去的路。”
  江暮云没想到这里头的事似乎并不简单,她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在听。
  “为了开出这条路,我们牺牲了不少人。有一支小队近乎全军覆没,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某片地区,连尸体都没有。”
  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江暮云问道:“是这些鱼?”
  冯先生点点头,又摇摇头:“不确定。但这两种鱼从外表上看的话,有许多特点都能对得上,比如那种奇特的呈三角形的身体构造。”
  江暮云想了想问道:“你说的那种鱼也能上岸?”
  他们碰到的这些变异鱼之所以会变异成这种模样,江暮云估计就是为了方便它们在岸上活动的。
  生物总是会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变异,或者说是进化。
  蒋先生闻言有些讶异:“没错,我们碰到的那种鱼,据说确实是可以上岸的。”
  “根据研究所的推断,那里会生出这种神奇的变异鱼,很大可能是因为某种化工污染。”
  江暮云有些不解:“为什么说是很大可能?你们当时没有取污染物回来化验吗?”
  冯先生苦笑道:“这就是上面会这么火急火燎地派人去接几位到中央避难所的原因。”
  “我之所以会说是‘近乎全军覆没’,是因为当初的那支小队里还有一名幸存者。”
  “那名幸存者的伤口感染状况相当严重。”冯先生的手在冰凉的桌面上抚过:“不知道几位有没有见过被那种鱼咬伤之后的伤口?”
  江暮云等人点头。
  “伤口附近的皮肉,会呈现出一种近乎被腐蚀了一般的状态。”江暮云道:“而且那些被感染过的皮肉会失去知觉。”
  当初那个躺在木筏上的女人的伤口,着实是给陈城吓得不轻。
  “那看来症状确实差不多。”冯先生道:“我不知道你们见过的那名伤者最后怎么样了,我知道的那位幸存者,他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块好皮了。但即使是这样,他也已经活了一年多,直到现在也没能解脱。”
  江暮云等人不自觉地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顿时觉得一阵牙酸。
  冯先生脸上的表情似喜非喜,他轻声道:“中央避难所里调用了大量科研人员研究这件事,最后得出的结果是,那些鱼身上有一种特殊元素,据说可以促进细胞生长。”
  “我不是医药方面的专业人士,这些事我也只能说出个大概。”冯先生伸出双手比划了一下:“简单来说,就是一边长一边烂。”
  一边长一边烂,长一点儿烂一点。
  只有等这一长一烂之间的差值缓缓累积到一定量之后,才能换来一个解脱。
  而这个等待的过程究竟有多长,谁也说不准。
  饶是见惯了残虐场面的江暮云,这会儿听着都觉得身上泛疼。
  江暮云搓了搓胳膊,把那种浑身泛疼的错觉都覆盖掉。
  冯先生放下手接着道:“在无力量产消炎药的情况下,我们迫切地想要找出那种会加速伤口恢复的物质是什么,于是就又让人去了当初发现那些鱼的地方。”
  “可惜已经晚了。”冯先生叹道:“我们的人找到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成了一片沙漠。我们尝试挖了这么久,什么都没能挖出来。”
  说完,冯先生就用一种堪称炽烈的目光看向了江暮云几人。
  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江暮云等人带着和当初那名幸存者描述的变异鱼足有八成相似的鱼尸来到了首都。
  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居然连导致那些鱼类变异的污染物都弄回来了!
  “我代表华—国政—府,和无数正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幸存者们,向几位诚挚道谢。”冯先生对着江暮云几人深深鞠了一躬。
  连带着冯先生身后的几人,也都随着他的动作弯下了腰。
  江暮云几人微微侧身,避开了面前几人的这一鞠躬。
  江暮云看着眼前几人花白的头发,又想起了刚才看见的那生机勃勃的场景,忍不住眉目舒展,对几人笑道:“我们几个也不过是末世中的普通幸存者罢了,跑这一趟也算分内之事,担不起这一声谢。当然了,要是几位日后想修个末世终结者公司优秀员工名录的时候,能把我们几个带上提那么一小句就好了。”
  冯先生怔愣了片刻,他想说这怎么能一样呢。
  从南市到首都,上千公里的距离,时刻把脖子吊在刀口前的危险,只为了搏一个他们自己未必能看得见的未来。
  这怎么能用一句轻飘飘的“分内之事”和“提上一句”就一笔带过呢?
  可当他和江暮云的双眼对上之后,后面的话就忽然说不出口了。
  “好。”冯先生露出了一个不同于之前的,幅度大到有些不那么得体的笑:“既然几位完成了分内之事,那么也该获得分内的奖励了。”
  江暮云在这事儿上半点都不客气:“那我可以替目前没有到场的几位优秀员工问一句,他们的奖励是什么吗?”
  冯先生的右手在空中划动了几下,做出一个签名的姿势:“我们末世终结者公司是个员工人数过亿的大公司,对于优秀员工的奖励从不吝啬。我在此代表我们华—国分公司,向几位承诺,我们将赠予几位优秀员工每人一张空白支票,由几位自己填上满意的数字。”
  江暮云和楚不闻对视了一眼。
  江暮云认真道:“那……我俩就要点儿黄豆和绿豆吧。也不知道家里的石磨造出来了没有。”
  人类繁衍至今千万年,历经灾厄无数。
  即使所有人都把这叫做末世,江暮云也始终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在末世中凿一台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的石磨,人类就不会走向灭亡。
  哪怕天灾无数次笼罩蓝星大地,等到灾难过后烟尘散尽,也还是会有无数幸存者从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里冒出头来,对世界说一声你好。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结啦,后续日常放番外。近期会开始捉虫,如果白天有提示更新那就是在捉虫_(:3」∠)_
  第151章 番外
  ◎开心的第一百五十一天:回家过年(一)◎
  江暮云在出发前曾和秦时文许诺过, 今年是要回家过年的。
  然而现在外头少说零下七八十度,这会儿出远门,怎么看都是一副不想活了的样子。
  江暮云有点忧愁。
  理智告诉她, 他们应该安心在首都这边的避难所住上几个月, 等到这个冬季过去了再回家。
  毕竟用不了几天寒潮就会抵达南市, 秦时文等人到时候自然会猜到他们没能在约定时间内回家,是因为被冬季困住了。
  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这会儿在家等人的是她自己,她是绝对没法说服自己不乱想的。
  江暮云几人为这事忧愁了好几天,直到唐安等人也被接来了中央避难所, 他们也没能想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唐安是有男朋友的,其他几人也都不是独行侠,一想到自己可能会被困在首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就顿觉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