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小户女养家记 > 小户女养家记 第203节
  而陈东家是从出摊开始做起的,施存祈也想让儿子从低做起,摸熟陈东家经营模式,等两三个月后,再调到酒楼里做活计,等熟悉全盘营生后,才让他接管重要职位。
  陈念莞明白施存祈身为父亲的用心良苦,自然是点头答应了。
  既然出摊,那自然不止是虹影巷可以摆河粉摊子的,那码头处也可以摆一个摊子,多一个摊子可以多训练两个人手。
  于是施存祈去物色学徒人选,而陈念莞则去找何木匠再打造一辆出摊车。
  *
  何木匠跟两个徒弟在酒楼竣工后,就一直住在香桂街,谭木匠那头有活干的时候,还经常到谭家接一些散活儿,到陈家酒楼的名声宣扬开来,见着酒楼里别具一格的装潢跟灵便的推车,陆陆续续地就有人问起了做这木工的师傅。
  而无?????论陈念莞还是施存祈,亦或是酒楼里的其他人,都会给他们热情推荐何木匠跟谭木匠,如此,有木工活儿要干的京城人家自然也慢慢找上门来了。
  不仅仅是何木匠跟谭木匠,便是建造起状元楼的泥瓦匠等其他工匠小队,也凭借着陈家酒楼的鹊起,借势宣传自家的手艺,也或多或少地接到了不少活。
  陈念莞去找何木匠,还得等何木匠从谭家回来再说。
  等何木匠回来听说了陈念莞要打造出摊车,欣然接了下来,而后笑盈盈地跟陈念莞道,他打算与两个徒弟打算搬到谭木匠那头去了。
  “为什么?这里住得不舒服?”
  何木匠连连摆手说不是,其实是,他与谭木匠相当合得来,所以两人打算合资开一家木匠行。
  “木匠行?像巧木行那种大铺子?”
  何木匠笑眯眯地点点头。
  如今何木匠跟谭木匠的名声都京城里头算是小有名气了,在陈家酒楼见识过他们手工技术的人家找上门的也越来越多,两位老木匠凑在一起想了想,干脆就打算合伙开个木匠行来做。
  “那巧木行一开始也就是个小作坊嘛,后来才慢慢做大的,我跟老谭合伙,也能取长补短接更多的活计。”
  所以两人一合计,就让何木匠三师徒搬过去,方便彼此互相照顾,也好随时上工。
  “既然何叔你早有打算,那我自然是大力支持你了。”
  陈念莞很爽快地祝何木匠跟谭木匠合作愉快。
  何木匠承了陈念莞的好意,没过两日就带着两个徒弟搬出了香桂街,临走还让陈念莞若有木工方面的活计,尽管到谭木匠那头去找他做活,一准给她最实惠的价钱,陈念莞自然是笑着应下了。
  何木匠走后没多久,施存祈物色的四个厨子外加施言亮就住了进来。
  这做河粉的后备厨子指导工作,自然就交给了柳风:虽然柳风不承认,但身为合伙人,如今儿工作最轻便的也就是他了,况且他也是出过摊的老师傅了,进京后为了给明海师傅做吃食,也跟着陈念莞学着下厨做了不少美食,自然是胜任指导工作的。
  柳风嘴巴上嚷嚷着自己很忙——首先他还是时不时会到酒楼里头帮忙招呼人的,其次他还会时不时跑大佛寺,再次,他得到京郊外的农庄看看情况,当然,最后一点他是不敢透露给众人知晓的。
  但陈念莞指派这份工作给他后,不需要他到酒楼帮忙招呼客人了,而且如今明海师傅也不忙了,隔三岔四就跑到酒楼来打牙祭,也不用他跑大佛寺太频繁,在众人眼中,他可不就是很闲吗?
  柳风有口难言,自然只能应承下来了。
  施存祈给送过来的学徒,其实都有厨子功底的,四个学徒里,一个是施存祈家里头的帮厨,一个是方氏家里头厨子的女助手,一个是施言亮认识的厨子,另外一个才是从牙行里头物色来的学徒,据说也做得一手好菜。
  这四个学徒都是陈念莞通过观察后,跟陈家酒楼签订了十年用工契约的厨子预备役。
  虽然出摊不比在酒楼里头的厨子高薪,但每个月的工钱亦很可观,就像如今抚宁县的两个卖河粉的摊位,也一直没有取消。
  穷人家能找到赚钱银的门路不容易,既然出摊卖河粉的盈利比干苦力的粗活赚得多,那摊子一直开着,是自家稳定的一项来源之余,也提供了四个就业职位。
  而如今陈念莞的意思,是这两个摊位的统筹工作,都由施言亮来管理。
  施存祈不是想培养儿子做掌柜的么?
  施言亮也读过这么多年书,想来做账跟筹算方面是难不倒他的,缺的是实践经验,那就先从管理好两个摊位的钱银开始做起吧!
  四位厨子每日出摊回来后,再负责给香桂街的众人下厨,同时陈念莞会再慢慢教授其他菜品——等通过长期考验后,才能按时带他们到酒楼学习,毕竟酒楼后厨重地,信不过的人不能随便放人进去。
  施言亮跟施存祈长得很像,就似年轻版本的施大掌柜,因为才结束读书生涯,身上还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他搬到香桂街的第一件事,是跟状元郎张玉郎套近乎,崇拜得很,等知道这里头还住了另外一个进士曾四后,就愈发高兴起来了。
  平时跟着柳风学下厨之余,不是拉着张玉郎请教,就是去请教曾四,虔诚得很。
  同样虔诚的还有沧莫南。
  他当初跟沧老爷也就想着,张玉郎跟曾四即便能考中,也不过就是个小官罢了,没想到张玉郎就考中了状元,这等于他一下子就结识了翰林院的修撰,谁都知道,这修撰可是前途好得很的,因此沧家来往香桂街走得更勤快了,就差没拉着张二郎叫哥,对着陈念莞叫嫂子了。
  而香桂街因着有这位状元郎的存在,地段身价也倏地一下变高了。
  不少听闻过院子里传出过读书声的人家,如今知晓这屋子里头出了两位进士,其中一位还是状元郎,都想送自家二郎到这地儿开蒙,沾沾状元郎的喜气。
  教书育人这等事,张玉郎自然是做不来的,但,柳青有空啊!
  柳青也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公。
  再说,如今屋里头先前的学生:厨子们,两大猛兽们等等,都走了,柳青平时就教教柳风,柳云也就打烊后才过来请教,所以寂寞得很。
  如今听说有人家想送儿郎进来学习,柳青跟陈念莞张玉郎一合计,那就办个小小的书塾吧!
  京城里头的许多人家里头的儿郎,七岁以前不是自家请夫子,就是上族学,七岁的时候才会去知名书院,通过考校后入学,以柳青的能力,给五六岁的孩童们开蒙是绝对绰绰有余的。
  亲历会试听榜,见过状元郎游街,柳青心中激荡,科考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他定是要参加下一届春闱的,便是拿不到状元,也要跟曾四一般考个进士,而这三年里,打算就住在京城,京城里头读书氛围好,书铺里头能寻到的书多,读书人也多,张玉郎与曾四平时与读书人参加应酬诗会,他亦因此结识了不少同道之人。
  他一边教书温故知新,一边精进自己的课业也不是不可以,还能赚一点钱银呢!
  再说,身边还有个状元郎可以随时请教切磋,再没有比这个读书环境更好的地儿了。
  知晓柳青的打算后,陈念莞跟张玉郎自然是支持的。
  于是,柳青私人书塾便正式开业了,一口气收了六位小儿郎做学生,杜鹃跟丁香都调过来照顾这些小儿郎们,从此院子里头书韵墨香,诵声朗朗。
  第145章
  陈家酒楼的营生蒸蒸日上,也乐坏了给酒楼供货的农户。
  酒楼开业以来,所有食材均来自沧家的农场以及施村祈家的农户,再有便是萍儿村的农户。
  如今的萍儿村已经是大变样,跟以往的孤落廖寂完全不同,已经成为了上百人的村落,大小直逼邻近的白桦村。
  昔日冰寒跟地冻全没了,正值晚春,萍儿村村前村后翠绿葱郁,菜畦片片,欣欣向荣。
  继陈念莞,柳家人在这里购置房产后,施存祈亦为着佃农着想,除农庄外,另外出钱银购置了不少田地,专门建造了简单的农居提供给佃农们。
  而在冬季时候跑到萍儿村干活的人,很多人后来被施存祈雇佣来看护农田庄园,就此落户萍儿村。
  至于陈念莞,她设计的山脚下的农居也已经建好了,跟柳河柳青等人的大农居离得不远,柳河单独给妹妹柳云建造的房子也就在咫尺。
  房子建好了,自然是要有人看护的。
  荒地也需要人手开垦,开垦完得养地,沤肥,耕种,都需要人手。
  常驻在萍儿村的大管事柳河也从来萍儿村做活计的帮闲里头,雇佣了不少看护院子的护卫,以及给他们种地的好手。
  如今他们的荒地也一亩亩地开了出来,开出来后,能种的几亩地都趁着开春种上了农作物:菰菜,菘菜,韭菜,萝卜,等等。
  不仅如此,柳河专门辟出了一个院落,专门雇用了四个小伙子到燕子山上砍柴捡拾枯枝,而后搬到院落里头,每隔两日都会往城里送一批柴火。
  主要提供给酒楼跟香桂街,多出来的自然是直接运到集市上卖去了。
  虽然钱银不多,但也足够支付雇用的四个小伙子的工钱。
  开春的时候,山上蘑菇丛生,这些小伙子上山砍柴之余,还捡拾蘑菇,挖春笋,专门送到酒楼里做食材,亦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除此之外,陈念莞建造的养鸡场跟鸭棚,去年十一月份抓的苗儿,熬过了酷冬,一批批分养的鸡苗鸭苗长大,如今养成出货,已经可以完全满足酒楼的需求。
  萍儿村人,尤其是萍儿村的村长,看着萍儿村一日日旺盛起来,人口越来越多,也满心欢喜。
  原本他?????们是怕这些外来人侵扰他们的生存空间的,但如今看着施东家,陈东家还有柳大管事——嗯,这柳大管事就是柳河了,在萍儿村买地建房,不仅仅带来了那么多人,还提供了许多活计。
  以往自家养的鸡鸭,地里种的青菜,都得自己寻路子卖出去,但现在只要自己鸡鸭养得好,菜种得多,不用离开村子,直接去找柳大管事或者是施家管事就得咧,不仅快捷方便,还价格公道。
  萍儿村人都喜欢跟柳大管事跟施家管事打交道。
  等自己家里头田地的活儿忙完了,都喜欢去给施家柳家干活,多赚一份钱银。
  就连隔壁白桦村人,自从上一次陈东家买冰打过交道后,知道了萍儿村这里头活计多的事,都爱跑过来这萍儿村找活干。
  也有许多给施家柳家干活的长工,干脆就住在萍儿村不走了,手头阔绰的,也趁着这个当儿,凑点钱银买个一两的荒地盖自家得房子,一来二去的,长待萍儿村的人不久渐渐多起来了么?
  小村子自然而然地变成大村子了。
  而同样常驻萍儿村的柳大管事可是也忙得很咧,已经甚少回京城里头了,不仅要照看农田农庄,鸡场鸭棚,还有收购组跟运输队也是他在照看。
  收购组自然是每日负责村子里头的买卖农作物活计,同时也包括收购施存祈农庄送来的鸡鸭跟青菜大米小麦等等。
  运输队则负责每日将收购来的食材跟口粮,运往京城酒楼。
  为此,柳河专门在自家大农庄十步开外多建造了一个屋子,就是拿来专门做收购食材用的据点,另外还养了四只驴两匹马,打造了六辆车,建起了属于陈家酒楼的运输队伍,出了主要向陈家酒楼供货,空闲之余也承接其他输送业务。
  萍儿村人,包括雇来在萍儿村干活的活计,都知道他们主要供货的买方就是城里头最大也最有名气的陈家酒楼了,而柳大管事的妹妹就是陈家酒楼里头的厨艺高超大厨,都对柳大管事敬佩不已。
  而根据陈念莞雇佣活计的习惯,通过考核能跟柳大管事签契的,签的都是十年长契。
  这些十年内都不怕没活计干的打工人,实实在在得了工钱后,都不敢看轻这位才十四岁左右的年轻大管事,服管得很。
  柳河做着人见人敬的大管事,住在宽敞洁净的大农居里头,简直每日都乐不思蜀。
  而这日柳大管事正准备接收给酒楼送去的成鸡成鸭时,那茅叔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柳大管事,柳大管事!”
  “怎么了?茅叔?”
  “不,不好了,柳大管事,咱,咱养的鸭子,好像生病了。”茅叔一脸慌张。
  柳河一愣,赶紧将手头上的活儿都交给了施家管事,跟着茅叔去鸭棚看个究竟。
  给茅叔养鸭的鸭舍建造得有一百五十个方的庭院那么大,里头除了鸭舍,还包括了提供给鸭子活动的空地。
  跟茅叔一起养鸭的年轻小伙儿也有八位,四位一组,一组负责在鸭棚饲养鸭苗喂食鸭子,一组负责驱赶鸭子外出滩涂戏水活动。
  柳河去到鸭棚的时候,见到有不少鸭子病恹恹的,走起路来虽然还是一摇一摆,却是慢吞吞的,明显是发病了。
  等进去鸭舍,便见到留守的小伙子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已经断气的鸭子,放到了一边的箩筐里。
  瞧箩筐里头的死鸭,不下五十只。
  “不会是瘟病吧?”柳河也慌了。
  “不像,我养鸭这么多年,没见过这种一夜之间就发病的,这症状也不像是瘟病。”茅叔摇头。
  “有叫大夫来看过吗?”
  “已经叫了。”茅叔道。
  第一时间发现情况不对劲,茅叔就已经将发病的鸭子跟看起来没事的鸭子都区分开来了,柳河回头粗略数了数,居然有六十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