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84节
  荣枯只是看着这一切,默默掐着手里的佛珠。
  和家人在一起,围在一桌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这样的日子自从师父圆寂之后,便再也没有了。
  李安然是安静不下来的女人,她永远有追不停的宏图伟业,所以才显得这片刻平凡的其乐融融,是何等温馨。
  仿佛是注意到荣枯在看自己,对面的女子抬起眼来,突然对着他嫣然一笑。
  荣枯愣了一下,随即报以双手合十。
  廊外的雪渐大,白茫茫一片,渐渐让人看不清廊下几人的轮廓,唯有小儿咿呀撒娇声徐徐入耳。
  ——周太宗文皇帝天佑五年冬,象雄王派十万雄师攻打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抵御,溃退如山倒,象雄军遂击西域三州,边关告急。
  第104章 狻猊大了,她不是朕的小棉袄了……
  象雄王赫也哲第一次前来向大周皇帝求亲的时候, 其实满心想着的都是自己身为象雄王,也算是那一片诸多国家之中的霸主了,自己向大周皇帝主动请求缔结姻好, 对方这么说也该嫁一个才是。
  象雄之前并没有汉家公主嫁入的记录,但是距离象雄比较近的西域诸国、东胡诸可汗都曾经娶到过来自中原汉家的公主, 这些公主不仅代表着汉家和这些国家、部族之间的盟约, 同时作为陪嫁, 也会带来不少财富和当时汉人的能工巧匠。
  就比如先前西域诸国并没有造纸的技术,但是自从前魏公主元细女嫁入楼兰之后,楼兰一带便开始兴盛锻铁、也开始造纸用文字记录史书, 直到现在楼兰都是西域那一块最为兴盛的邦国——虽然这几年被高昌按着头打,但是好歹是瘦死的骆驼,倒也不至于和丘檀一样只能仰人鼻息。
  于是在一合计之下,赫也哲也十分渴望能从大周娶到一位能带来汉人诸多技艺的公主。
  但是大周皇帝只是赐了一些钱帛之后,便把诚意满满的象雄使臣打发了回去,这让赫也哲十分失望,但是没有关系,被拒绝了一次,还可以有第二次。
  只是这第二次, 他忍不住在大周皇帝的底线上蹦跶了一下。既然谦卑、恭谨的态度并不能换来大周皇帝的认可,那不妨试着惹怒一下对方。
  只是赫也哲并没有把这个在大周皇帝的底线上蹦跶的锅全自己一个人背着, 他先请来了把持象雄诸多事务的萨满巫师,请他为自己做个占卜是不是这一次能娶到大周的公主, 又模棱两可的表示自己想娶一位年纪稍长的公主, 哪怕是二十多岁也未曾婚配也可。
  至于最终萨满巫师是不是算出了他适合娶那位“祁连弘忽”,这是赫也哲谁也不会告诉的秘密。
  在得到了萨满的占卜之后,他就满脸高兴地派出了第二批使臣, 结果这次,大周皇帝不但没有给一分赐贡,甚至把使臣招过去大骂了一顿。使臣回来之后,就满脸委屈的告诉赫也哲,虽然并不能将长女嫁到象雄和亲,但是原本大周皇帝是打算接受象雄的求亲,在诸多公主之中选一个嫁给赫也哲了。
  但是早在象雄之前就归附了大周,并且常年替大周饲养牛羊、马匹的吐谷浑担心象雄和大周接亲之后,自己的地位会变得尴尬起来,于是在皇帝的面前拼命的说象雄的坏话,这才导致皇帝大怒,把他们叫过去斥责了一顿,还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国书回复。
  他们这话说得真真假假,赫也哲倒也没怎么怀疑——毕竟他也觉得大周皇帝若是没有老糊涂了,也肯定不愿意将祁连弘忽这样集武将和能臣为一体的女儿嫁到别国去当王妃。
  恰逢今年冬天气温骤降,几场雪下来,象雄境内不少牧人牛羊冻死了不少,虽然吐谷浑的情况也差不多,但是靠着大周多年的接济,又逐渐有了自己的农耕技术,情况倒是比象雄好很多。
  不能直接动大周,那借着由头收拾收拾吐谷浑,多劫掠些盐茶、青稞回来,也能多少缓解一些象雄目前的窘境。
  于是这位象雄新主就这么一拍脑袋,亲自带着十万大军,去按头暴打据说“在象雄求亲大周的时候给象雄使绊子”的吐谷浑了。
  至于那两个使臣……
  他们一想到可能等王回过味来,他们可能会被扒了皮吊在日照宫的门口,于是便趁着王亲征的功夫,收拾细软,带着家中老小往西域方向逃跑了。
  吐谷浑先前也曾是骁勇善战的民族,只是后来被魏武帝按着头暴打了一顿,魏朝末期群雄割据,吐谷浑尚武的本性好不容易才找回些起色,又正好撞上了被能征善战的李昌都誉为“开国战神”的老名将王坤,再次被按头打得没了脾气。
  等到王坤年老退了下去,原本以为能稍有喘息,却正面被仅仅三万人的赤旗玄甲军揍得满地找牙,彻底熄了和大周唱反调的心思。
  最气人的就是……那一支赤旗军是冲着驻防边境,等待灭了东胡之后和先头部队两面夹击西凉去的,根本没把吐谷浑那么点十万人放在眼里,带头的是个叫仇云的小将,年纪不大,却是相当骁勇善战。
  自此一战,吐谷浑乖乖当起了大周的养马场,好在李昌是个厚道皇帝,你们帮我们养好马,那我们这边盐铁茶,以及相应每年的赐贡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久而久之……吐谷浑从上到下,都躺平了。
  当大周的属国挺好,挺香的,真的。
  这次飞来横锅被象雄带着十万兵从头揍到尾,那也是因为吐谷浑多年和平,背靠着大周以大周子民自居,根本没想到象雄会做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又没惹你,你打我干什么!
  吐谷浑的可汗被李昌赐名为“李顺”,让李安然认了个干哥哥——虽然李顺的年纪和李昌一样大——在短暂的震惊之后,立刻……派出最快的马,往天京永安去求援了。
  边关告急的事情很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虽然打的是吐谷浑,但是好歹也是大周的属国,自然和新罗是一个道理,不能任由他人放肆,更何况之前他就和李安然商量着至少要防着点象雄,如果不出手帮助吐谷浑,难保象雄不会得寸进尺继续进犯西域三州。
  “我去吧。”李安然坐在椅子上,身上依然裹着厚厚的狐皮袍子,脸颊埋在毛茸茸的皮子上,看上去反倒多了一份可爱。
  皇帝摇头:“怎么就到了要你去的境地了,区区象雄,你手底下那几个小将也够了……”
  李安然却很固执:“这次最好还是我去。”她顿了顿,最终决定还是跟皇帝说实话:“阿耶,这次我去了,就不回来了。要一并把大都护府的事了了。”
  皇帝被她突然这样开诚布公,不再继续试探底线给弄得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不回来?不回来你回哪去?你就待在安西那种地方了?那地方连你最爱的樱桃都没有,你去那干什么?”
  李安然看着突然从龙椅上起来,情绪有些激动的皇帝,反而是冷静得多:“阿耶你是知道的,大都护府那边,情况复杂,胡汉杂居,同时也是陆上极为重要的商道,加上贺兰山、熊山、祁连山、胭脂山这些天然要塞的存在,没有足够强力的武将镇守,很难保证他们会在前期乖乖接受大周官员的治理。”
  皇帝往李安然边上一坐:“那也不一定得是你啊?如今朝堂之上,有多少是拿得出手的武将?有几个不是你赤旗玄甲军里闯出来的新人?你自个都还没养好身子呢,就这么急着去西域三州么?”
  皇帝说到这,自己先噎了一下:“别说阿耶知道,狻猊你也该知道耶耶我是什么心思。”他拿手指点着自己的心口,满脸的恼怒。
  李安然哑然失笑:“阿耶,栾雀也不错啊,又聪明,学东西也快。”
  皇帝挥了一下手,就跟赶苍蝇一样:“别跟我说什么‘也不错’,我辛辛苦苦把你教得这般好,叫我怎么舍得你从此就在那个地方呆着了,十年都见不到一面。”皇帝说到这,突然露出了恍然的表情,“你这为了谁?为了那胡僧是不是?朕就说过,谁都行,都行,胡人不行!你怎么就不听耶耶的话呢?”
  李安然只是看着他生气,脸上的神情都没变过,等到皇帝发完了脾气,才缓缓道:“阿耶真的觉得我是这样因情误事的人?”
  “阿耶不如去问问朝堂之上那些官员,他们可以接受我一人为帝,是否愿意接受饱读诗书如六妹妹这样的女人也入朝为官?是否愿意和身披武将官服的郑将军同朝为官?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女官进入朝堂,与他们分庭抗礼,当朝博弈?”
  “阿耶,荣我一人非荣也,当荣众人。这是狻猊的志向,哪怕要我另外寻一块地,重头开始,再耗个十年、二十年,我也愿意的。”这块地,只要我和我的后代还活着,它一定属于大周,只是若是大周想要长久的保有这块地,那就必须接受我的那一套准则。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很难,也很险,非我一人,非我一代便可成之,至少得延续三代。
  李安然突然觉得胸口涌起一股气来,咳嗽了两声。
  皇帝的耳朵却被塞住了:“因情误事?你认了?是那臭胡僧?那什么丘檀的王孙?我什么王孙没见过,让那小子过来,朕弄不死他!”
  皇帝说着,还伸手撸了一下自己的袖子,一派年轻时候在街上和王坤、徐舟、章松寿一干旧臣聚众斗殴时的模样。
  李安然:……
  阿耶,你先把你塞在耳朵里那点耵聍抠出来,好好听我说话成么?
  “朕不管,朕给你选的多少青年才俊你不要,你要个胡僧,朕不管,哪怕他还俗了,胡人就是不行!哪怕他是个串他也不行!”
  李安然:……
  “阿耶,我们祖上……也有胡人血统的。”严格来说,我们李家,也是串,你不要骂得那么大声行不行,小心祖宗夜里来托梦啊。
  她终于在皇帝大声拒绝胡人血统的时候,忍不住开了口。
  皇帝:……
  嘤。
  狻猊大了,她不是朕的小棉袄了。
  第105章 ……
  吐谷浑的使者来到大周的时候, 正好是元日宴前几日,元日宴向来是宫中一年最大的宴会,提前三个月便开始准备起来了, 自然不会因为边关战事而就这样取消,皇帝转而将元日宴改成了鼓舞士气的“出征践行宴”。
  满朝文武在前两天就知道了, 这一次要出征, 带着十万精锐前往西域三州迎击象雄的主帅, 正是宁王李安然。
  百官们面上不显,但是心里都有自己的计较——要知道自从西凉被灭国之后,李安然就很少再外出带兵打仗, 她留在天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朝堂上和皇帝一起处理政务。虽然是皇帝和宁王殿下都没有宣之于口,但是百官们都是人精,揣测君心这事,嘴上说着不敢,私底下却是揣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所有人都默认皇帝想要将储君的位置交给宁王殿下。
  但是这一次不太一样,区区一个象雄,居然需要大殿下这样的主帅出征,大殿下这一走带走了十万精锐, 几乎都是分散在禁军之中的赤旗旧部,又懂行的武将稍稍分析了一下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这么说吧, 这支精锐若还是当年的那一支,足够把全胜时期的东胡再灭个三四遍。
  这种级别的精锐队伍带到河西三州去, 只是为了抗击区区一个象雄?这话说出来谁信啊?
  原本在河西三州驻防的边防军队就属于在边防军中较为精锐的部队, 挡住象雄的攻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困难,皇上派出这样一支雄师,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正当百官们纷纷猜测皇帝用意的时候, 一边的章松寿却在思考别的事情。
  他作为皇帝亲自指给三皇子的老师,对于他来说,三皇子栾雀是他的“奇货可居”,加上栾雀和自己很亲近,李安然离开天京,长久留在西域对于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一开始是这样想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李安然这一次出征,居然还和皇帝要求带了栾雀。
  最离谱的是,皇帝居然还同意了。
  要知道,李周王室的宗师虽然尚武,几乎人人都会弓马,但栾雀是个例外,他马术不精也就算了,因为自小身体不好,连弓术、剑术都很少修习,这把人带到西域去,这不是坑弟么?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章松寿担心栾雀跟着长姐去边疆多呆些时日,保不住会更加亲近李安然,这样一来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不利的。
  虽然之前和李安然短暂握手言和,只要自己不再继续试探大殿下的底线,她就依然把自己当做长辈看待,但是章松寿太了解李安然这种性格的人,她嘴里就没有一个字是长久的,只要自己还挡在她压制世家门阀的路上,他迟早是要被李安然扳下去的。
  而栾雀,是打破自己和狻猊之间这种微妙平衡的最佳砝码。
  他章松寿是忠于李周王室的,只要在那个九五之尊位置上坐着的人,不是狻猊。
  百官在多番猜测、思忖之下,最终还是由一些老臣出头上奏,请皇上收回成命,不要令三皇子同大殿下一起前往边关。
  用的理由自然是皇帝已经是天命之年,尚且没有立下储君,大殿下又要出征在外,二皇子被废为庶人圈禁府中,三皇子作为最为年长的皇子实在是不应该再同大殿下一样前往边关了。
  没想到皇帝这一次并没有听从老臣们的建议,只是将这奏疏压着,不批阅也不回复,只是权当自己没有收到过这份奏疏,另一方面紧锣密鼓的准备着运往边关的粮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西三州虽然并不缺粮饷,但是骤然多了十万人马驻扎,光靠他们本地储备的粮饷必然是不够的。
  老臣们见奏疏劝不动皇帝,便纷纷在朝堂之上劝谏,皇帝依然采取之前的应对方式,依然是不理不睬。
  大部分的官员见皇帝这种态度,自己也就大了退堂鼓,偏偏有些上了年纪,脾气执拗的老臣,见皇帝不愿意接受他们的进谏,又觉得自己是怀着一片对李周王室,大周江山社稷的忠诚之心,依然坚持上书建言。
  直到只剩下了那么几个硬骨头,皇帝才笑嘻嘻的表示:自己派遣栾雀随姐姐一起去边关,为的是多多锻炼栾雀,更何况他只是负责押运粮草,并不需要上前线去打仗——身为皇子,自然应该识战、知战,晓得一场胜仗应该怎么打才是。
  这回答,又引起了朝中不少官员的猜测——什么样的皇子,需要知道一场战争打下来需要多少人力,多少物力?
  莫非……皇上终于松了口,打算借着三皇子开始制衡大殿下了?
  先压下官员们的猜测不提,皇帝现在却陷入了一个和政务完全无关的烦恼之中。
  他年纪大了,这些年批阅奏章越发容易眼花,便养成了批阅奏疏之后,便盖着鹿绒毯在贵妃榻上小憩一会的习惯。
  自从李安然找他开诚布公,把自己接下来想要长留安西大都护府的打算和他说了一通之后,他就有些魔怔了。
  这几日照常批完奏章,喝一碗羊奶羹补补身子,便拉上绒毯窝在美人榻上小憩,只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一连几日,整个人都变得有些暴躁。
  “不行,眼不见为净。”
  “不行,朕得收拾他。”
  李昌脑子里循环往复的也就只有这两个想法。
  一方面,他是知道李安然的,狻猊儿从小大对于男女之事向来不甚上心,她若说是喜欢那就是真喜欢,皇帝自己也十分欣赏荣枯的胆量和学识,只是作为一个老父亲,他犯了全天下老父亲都会犯的错。
  ——他向来是觉得自己看上的才是最好的,女儿自己看上的就不行。
  而且觉得靠近自己女儿的臭小子,都是别有用心。
  另一方面,他又是个冷酷,且精于算计的上位者,知道想要稳定西域这一块对于大周万分重要的土地,这个胡僧的身份、地位又是无比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