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都市生活 >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 第882章 加封镇海侯
  “没事了,没事了。”陈夫人安抚道,“这位是闽州太守易大人,这位是易世子妃,多亏了世子妃出手才驱除了那个妖孽。世子妃还治好了你的身体,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陈小姐悬着的心猛地一落,还有些如在梦中的恍惚:“那邪祟除了?我分明记得之前世子妃不曾看出她的破绽。”
  当时被弄出顶替赵嫣的刹那,陈小姐还是依稀有些记忆的。
  “呃……”陈夫人一时语塞,只好看向凌相若求解。
  凌相若沉吟少许,推测道:“应是她们使了手段,将陈小姐的魂魄暂时放出,而将她的魂魄封印,瞒过了我的眼睛。”
  “她们?”陈夫人一惊,“这妖孽还有同伙?”
  “不错,她们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凌相若也没隐瞒。
  陈夫人顿时警觉:“那她们不会还要盯上我们吧?”
  “难说。”凌相若也没打包票,“不过若是遇到异常,陈夫人便及时通知于我。”
  “好,好。有世子妃这句话,老身也安心了。”陈夫人放心道。
  “那我们就不打扰陈小姐休息了。”凌相若和易玹告辞离开。
  回到屋中,凌相若又顺手将赵嫣的魂魄送下去了,省的她继续琢磨着害人。
  而京城那边,早在袁崇术收到凌相若的来信时,他就去了趟天师盟与一众高层秘密开了个会,随后天师盟便向全天下的道门发出了除魔任务。
  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天师在秘密行动,搜捕魔鼠和被魔鼠蛊惑的人。
  与此同时,一封封密报也陆续传回天师盟,随后便到了皇帝手中。皇帝被黄天教屡屡兴风作浪的行径气得头疼,尤其黄天教教主还是他的嫡亲姐姐,这更是让他心力交瘁。
  “圣人仁善,心怀天下百姓,就不必再为这等小事忧心了。”袁崇术劝道。
  皇帝闻言苦笑道:“国师你也在责怪朕优柔寡断,害了百姓么?”
  “臣不敢。”袁崇术从容道,“圣人翻云覆雨,北定突厥,西摄慕容,威震四海,恩泽宇内,乃一代明君。生于圣人治下,亦是万民之福。”
  皇帝不屑一哂地摆摆手:“民间多传朕痴迷修仙,是个糊涂君主。若非文治上尚可守成,近年来武功也有建树,怕是要被骂昏君了。”
  “以讹传讹罢了。”袁崇术不以为然道。
  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里,民间确实在传皇帝宠幸方士,糊涂昏庸。可凭良心讲,皇帝治下政治较为清明,天下大势总体太平繁盛。百姓对现今的生活也多是满意的。之所以会传出污名,起因还是在宠幸方士上,这自然引起文人的不满。
  文人笔,杀人刀。不管什么事,在文人的春秋笔法下这么一转,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
  譬如有些皇帝明明是励精图治的明君,但就是可能在某些事上动了文人集团的利益,那传到后世就变成昏君暴君了。
  这都不新鲜。
  不过最近几年,道门的地位其实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转折点就是兽潮之后,临邛宫避世,袁崇术辞去盟主之位深居简出。
  此消彼长,文人的笔自然也就跟着“宽容”起来了。
  加上皇帝好似突然转了性似的,不仅逐渐强硬杀伐果断起来,还接连以雷霆手段攘外安内,声望遂空前高涨。
  但看着眼前这一堆糟心事,皇帝的心情却是无法明媚。
  昭慧长公主的地位已经够超然的了,怎么还这么想不开呢?皇帝对此真是头疼得很。
  袁崇术点到即止,也不再继续深劝。毕竟昭慧长公主谋逆的根源还是在临邛宫身上,他劝多了怕是皇帝更头疼。
  “报,闽州加急。”太监捧着一物通报道。
  皇帝额头青筋一跳,以为又出什么事了,忙抬手道:“呈上来。”
  太监将手中之物呈到御前,只见是一只盒子和一份奏疏。
  皇帝拿起奏疏浏览一遍,不禁眼神一怔,不敢置信道:“朕没眼花吧?国师,你来看看。”
  袁崇术扫了一眼,也一愣,随即露出笑意:“易世子向来稳妥,必不是信口开河,想来这盒中便是稻穗了。”
  皇帝放下奏疏,慎重地将盒子挪至跟前,便要亲手打开。
  “臣来吧。”沈君邈拦了一下。
  皇帝一顿,随即抬手摆了摆:“不必,阿玹总不会害朕。”
  说着便将盒子打开露出了里面之物,只见一绺颗粒饱满的稻穗躺在其中。
  皇帝满眼新奇地伸手将稻穗取出,一边摸着一边叹道:“若阿玹不说这是海水稻,朕还以为他拿了寻常稻子来糊弄朕呢。不过阿玹在奏疏中提到,阿若说过这海水稻味道会有微涩,来啊,将它剥了煮些粥来。”
  “是。”立即有太监接了稻穗去了御膳房。
  等粥呈上来时,皇帝迫不及待地拿起调羹舀了一勺放入口中品尝。尝过之后,他一边颔首一边开怀笑道:“果然是海水稻,阿玹和阿若真是朕的福星啊!大齐东镜自北以南,俱都临海,涂滩占地以千万亩计,若能种上海水稻……”
  说到这里,即便是皇帝也忍不住湿了眼眶。但想到易玹奏疏中提到如今只是初步种成,稻种稀少,想要彻底推广没个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是不现实的。
  毕竟增加产量需要时间,且谁也不能保证这一代活了下一代就能活,或者能每一代都保持优良的性征。
  但万事开头难,如今有了个好的开头,那就足够令人惊喜。
  皇帝心情一直激动不已,在尝过一口后,便立即下令将太子和三品以上的重臣都召进了宫中。
  “太子、崔卿、程卿,你们也来尝尝这碗粥。”皇帝示意道。
  一绺稻穗剥不了多少谷子,自然无法分给所有人,皇帝便只让太子和两位正宰相代表群臣尝一尝。
  三人不明所以,但都按捺住心中疑惑,遵照皇帝的命令分别尝了一口粥。
  喝下后,三人俱都微微瞪大了双眼。
  太子新奇道:“这粥味道倒是独特。”
  这还是往好听了说的,实际上味道带着一点苦涩,并不好吃。尤其是品尝的三人都是位高权重身份尊贵之人,平日里不说顿顿山珍海味,至少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首相倒还好,不动声色地咽了下去。次相却是要咽不咽,如鲠在喉,当着皇帝和群臣的面也不好吐,只能低着头强迫自己咽了,表情跟上刑似的。
  皇帝心情好,也没多作计较,见他们尝过了这才拿出易玹的奏疏发下去:“众卿看看。”
  群臣传阅一番,都被其上所述的内容惊到了。
  “原来我们方才所食的就是海水稻?”太子惊喜道,“阿玹真是立下大功了!不,是旷世之功啊!天佑我大齐!”
  群臣也纷纷反应过来,忙道:“天佑大齐,天佑圣人!”
  “哈哈哈哈。”皇帝畅怀道,“该赏,该赏啊。众位卿家,你们说朕该如何奖赏闽州太守夫妇和种出了海水稻的农户们?”
  “易世子德才兼备、居功至伟,更难得的是怀德而谦敏、居功而不傲,依臣之见,可封侯进爵。”首相提议道。
  “崔卿所言极是。”皇帝十分赞同,沉吟少许,便道,“那就封易玹为镇海侯、其夫人为华亭县主,赏黄金千两。另赏相关农户白银千两。”
  “圣人英明。”群臣众口一词,俱无反对。
  而皇帝在赏完了之后,又想起易玹奏疏中提到的长乐县令,略一沉思便有了决断:“长乐县令玩忽职守致无辜百姓罹难,原本该死,但念在其在海水稻一事上尽心尽力,免其死罪,贬为书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