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769节
  “好,你也别读书太晚。”
  “嗯。”
  次日早朝,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温老大人,周书仁扫了一圈,嗯,温老大人这波的仇恨拉的满。
  温老大人好像察觉不到众人目光一般,“臣捐粮千石,秸秆等不算。”
  皇上眯着眼睛,这不是他授意的,他的确想过让世家捐粮,因为鱼饼没有行动。
  周书仁眼睛放光,温家大手笔,要知道今年的粮食产量低啊,虽然自家也会跟着捐粮,他却高兴,温家头起的高,别的世家也不好捐太少,这一刻温老大人好人!
  至于背后的算计,他才不管,户部有粮就行,真有算计也是皇上的事。
  第1455章 悲伤
  早朝结束,温老大人第一回 先行一步,一改往日慢悠悠的走路方式,两条腿走的飞快。
  众位大臣自持身份没跑着追上去,只能看着温老大人跑了。
  周书仁看向温家的姻亲,挑了挑眉头,这是早就商量好的,温家虽然拉仇恨,却也赢得了一些好名声,人都是健忘的,温家已经收敛,日后好好经营名声,除了与温家有仇的,几年后人们只会记得温家的善。
  汪老爷子走过来,“书仁准备捐多少?”
  两家是姻亲,这事要通通气,免得相差太多两家的脸面不好看。
  周书仁伸出一个巴掌,“我比不上温家世家家大业大,我捐五百石。”
  这是他能拿出最多的粮食,自家的土地比不上温家。
  这几年媳妇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地,都是在粮食大洲买的,否则他连五百石都拿不出来,哎,古代的粮食产量太低,低的他一看数据就头疼。
  汪老爷子摸着胡子,“温家捐的粮食是整个温家,你捐的是整个周家,还是你这个户部尚书自己捐的?”
  周书仁眯着眼睛,啧啧两声,他还真忽略了,“我自己捐,我几个儿子他们捐自己的粮食,老爷子,百姓缺粮食救命啊。”
  汪老爷子沉默了,他当官一辈子,他的心里百姓和家族,家族最重要,深深的看着周书仁,周书仁一路走来,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周书仁的能力和运气,却忽视了周书仁为百姓做的事。
  这些年因为周书仁,推动了很多的政策,这些政策实惠的是百姓。
  汪老爷子笑了,“汪家也和你一样的法子捐粮。”
  周书仁侧头,“老爷子可没分家。”
  因为他和竹兰是现代来的,家里几房的产业,他们不插手,还会帮忙,各房都有自己的产业,几个儿子有底子捐粮,而汪家没分家,产业是集中在一起的。
  汪老爷子,“老夫已经拟定好分家的单子,会按照分得的产业比例捐粮食。”
  周书仁微微鞠躬,“老爷子大善。”
  汪老爷子可以像温家一样捐个整数,谁也挑不出毛病,像他的方法捐粮,会多捐出许多的粮,多出的粮食能救太多百姓的命。
  回到户部,邱延知道温家带头捐粮,随后发愁,“你说我捐多少好?”
  周书仁看向邱延,心里感慨,并不是每家都会经营产业,大世家会控制的商贾赚银子,田地产出的银子占比不高,捐粮并不会伤筋动骨,而邱延家花销的主要来源是田地和铺子租金。
  周书仁问,“你家的粮食卖了多少?”
  邱延道:“卖了一半。”
  家中还剩下一半的粮食,邱家的产业在他手里也没添置多少,他觉得自家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日子还是很满意的,谁能想到今年全国粮食收成不好,娘子已经精打细算起来。
  周书仁拍了拍邱延的肩膀,“你量力而行吧。”
  邱延狠了狠心,“我捐一百石?”
  “我的意思量力而行,你别将口粮也给捐了,现在市面上粮食紧缺,这一次捐粮一定有人大肆的买粮,到时候你想买粮都难。”
  邱延叹气,“早知道就不卖那么多的粮食了。”
  “你也是为孙女置办嫁妆,嫁妆的银子不能省下。”
  邱延,“哎,我再想想捐多少。”
  捐粮的消息传得很快,温家的动作更快,中午的时候,户部就收到了一千石的粮食和稻糠等。
  周家,竹兰接到消息就让管家亲自去庄子告诉老大,粮食存在庄子内,要从庄子运粮食进京。
  李氏道:“娘,二弟捐多少粮食?”
  “我让人去柳家问问柳大人捐多少,昌义照着柳家捐差不多的就行。”
  苏萱道:“三哥呢?”
  竹兰不操心昌廉,“捐粮的消息会传遍各州,三房的粮食已经运到蕲州,三房不用操心。”
  说着话,雪晗回了娘家,雪晗道:“娘,家里准备捐多少?”
  竹兰得了谨言传回来的消息,“你爹捐五百石,你大哥一百石,你二哥要看柳家,你四哥一百石。”
  雪晗一算不算上三哥,自家至少七百石,很大的手笔了,“怎么分开捐?”
  竹兰摇头,“不一起捐,这样能捐的多一些,你不准备粮食怎么回来了?”
  “我怕家里的粮食不够,所以回来问问需不需要粮食,您也知道秦王府田地很多。”
  竹兰失笑,秦王的确豪,“你可询问过齐王妃捐多少?”
  雪晗道:“宫内传出消息,几个王府就通过信,秦王府是皇上的嫡亲弟弟,又是最富有的王爷,捐少了面上不好看,我们秦王府捐两千石。”
  今年她想卖一些粮食来着,因为娘家没卖粮,她也将粮食都存了下来,现在秦王府有粮!
  “齐王府呢?”
  雪晗道:“其他几个王府都是一千五百石。”
  竹兰算着粮食,感慨道:“这一次温家的确干了件好事。”
  别管算计什么,温家捐的多,造成想蒙混过去的不敢少捐,这一批粮食大大的缓解了粮食的压力。
  同时竹兰也感到悲哀,穷苦的百姓几斤的粮食都拿不出来,而世家占据了良田,捐的粮食是许多百姓一辈子都种不出来的。
  时代的悲哀,阶级地位的严重差距,资源掌握在权贵手中,权贵的餐桌上鱼肉依旧不少,百姓却数着粮食过日子。
  雪晗见娘神情悲伤,“娘,您不高兴吗?”
  “我高兴,只是感慨如果你爹没科举,我们家也会为粮食发愁。”
  如果他们依旧在周家村,面对气候变化,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保护着自己的小家。
  现在身份的变化,书仁影响皇上,有了鱼饼的出现,还说了其他的想法,尽最大的力量去挽救百姓的生命。
  章州,昌义再次启程,多了王姓的一家人和一个大夫,昌义不会为了生病的孩子耽误行程,他要早些到闺女家,而不是被雪堵在镇上。
  请了个大夫跟随,已经是他最大的善意。
  赵氏因为想到自己逃难的情景,对王家很关注,送了小厮和丫头的旧衣服给王家,回着的道:“当年我就没遇到心善的人。”
  第1456章 不杀之恩
  昌义哼了声,“你该庆幸没遇到心善的人,你才能遇到我。”
  娘子的长相遇到心善的人又如何,逃过被卖的命运,也是被收房的妾室。
  赵氏眨了眨眼睛,“所以说我幸运啊。”
  “你该说你我有缘分。”
  赵氏失笑,“好,好,全因缘分才能遇到你。”
  昌义满意了,叹气道:“当年的旱灾,我还记得太惨了。”
  赵氏,“是啊,太惨了。”
  马车走的快,晚上就到了县衙,雪梅得到消息提前出来迎接,见到爹娘眼睛红了,“爹,娘,女儿让二老遭罪了。”
  昌义看着闺女,“瘦了。”
  然后不满的看向女婿,流枫心里一紧,岳父的眼神太锐利,硬着头皮上前,“岳父,岳母一路辛苦了。”
  昌义高冷的嗯了一声,打量着县衙,随后扫了一眼站着的管家等下人,背着手往里面走。
  赵氏对女婿道:“你爹一路可担心你了,他就是喜欢端着。”
  流枫眼里带笑,他来县衙小一年,岳父帮了他太多,有岳父撑着,府衙给了他不少的支持。
  昌义从县衙前院到后院,能看的地都仔细看过,最后感慨真穷,屋子里挂的画,他一眼就看出是女婿画的。
  赵氏也心疼闺女的住处,在京城闺女屋内的家具都是名贵的木料,这里的家具只讲究实用。
  玉霜,“娘,您别看了,快坐下休息。”
  赵氏坐下抱着外孙,“我和你爹给你带了不少的粮食,你奶奶惦记你也装了两车粮食。”
  雪梅不好意思,“娘,我们有粮食。”
  家里的粮食一点也没卖,秋收后就运过来了。
  随着捐粮的进行,京城最忙的部门是户部,周书仁手里有捐粮的名单,目光落在张景宏的名字上,叫来张景宏,“你捐了五百石?”
  张景宏点头,“是,名单没记错。”
  “本官以为你会一直低调下去。”
  张景宏,“下官捐的并不多。”
  周书仁道:“你是个人不是家族,个人捐五百石,你说不多?”
  张景宏低着头,心里发苦,他知道天气反常,家里的粮食一点也没卖,现在却要捐出去大部分,“下官的家底外人不了解,皇室一定了解,这个时候下官不能藏私。”
  他的身份始终是问题,他要时刻表现出忠于皇上,感激皇家的不杀之恩。
  周书仁沉默,他以为张景宏打肿脸充胖子,合着人家家底厚实着呢,“你回吧。”
  张景宏心里闪过暖流,这些年周大人对他很关照,“下官谢大人提醒,”
  周书仁挥手,“去忙吧。”
  随后继续看捐粮的册子,眉头越来越紧,随后拿出预支下月俸禄的名单,皇上说捐粮量力而行,有的人打肿脸充胖子,有的人被逼的不得不预支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