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152节
  第370章 不会怨声载道
  李氏乖乖的伸出胳膊给大夫诊脉,大夫摸着胡子仔细诊脉,很快收回了手,笑着恭喜道:“恭喜老夫人了,大太太是喜脉,已经快两个月了。”
  竹兰顿了下,笑着道:“家里又添人口了,好事,柳芽给大夫拿喜钱。”
  竹兰现在一些零碎的银子都放在盒子里,小半年,她对柳芽信任多了,现在柳芽能碰到银钱了,以前是不允许的。
  大夫得了一两银子的喜钱,又得了一两银子的出诊钱,说了孕妇需要注意的,丁管家就送大夫走了。
  李氏等大夫走了,才缓过劲,“原来真的怀了啊。”
  竹兰看着李氏的状态不是很好,李氏的压力的确挺大的,虽然李氏和武春的媳妇吴氏一样,都是大嗓门的农妇,可武春是皇上亲封的将军,又是驻军的二把手,哪怕有人鄙夷吴氏也没人敢当面说的。
  李氏就不同了,老大没官身,又不是有功名的,说到底李氏的底气是老大给的,别看李氏大咧咧的,她也会焦虑的,加上赵氏和董氏要来了,焦虑也就更严重了。
  竹兰对李氏尽量和蔼道:“你现在是双身子了,想吃什么就和厨房说,想买什么跟娘说,娘给你寻。”
  说着竹兰示意柳芽把钱匣子拿过来,竹兰打开钱匣子拿出了两个五两的元宝递给李氏。
  “这十两银子你拿着,现在街上铺子多了,还有外族商人开的铺子,你喜欢什么就去买。”
  竹兰觉得给李氏银钱,李氏的心情会好很多,这小半年没少给李氏银钱,只是李氏愣是不花。
  李氏握着两个元宝,“娘,我真的能花吗?”
  “当然能!”
  李氏眼泪汪汪的又哭了,“娘,您真是对我太好了。”
  竹兰默了,李氏的情绪波动有些大,哎,好好的憨憨愣是压力大的成哭娃了,“好了,时辰不早了,你们也回去休息吧!”
  周老大处在又当爹的喜悦中,他又有孩子了,“别哭了,咱们回去休息。”
  李氏躲开了周老大的手,“我自己拿着银子,你的手拿开。”
  周老大,“……”
  他只是想扶着媳妇而已。
  竹兰乐了,这时候还惦记银子,看来焦虑也没多严重。
  半个时辰后,周书仁回来了,竹兰问,“晚上在衙门吃的什么?”
  周书仁洗着脸,“陈大人准备的自然不差,他们家的江南厨子做菜是真不错。”
  竹兰也吃过陈大人家的饭菜,的确精致好吃,礼州城的官员,最有钱的就是陈大人了,陈大人不是土豪,那是真豪,家里的藏书多孤本也不少,珍贵的孤本有的能值上万两,不算这些几代人积累的书,就说产业,江南的庄子不少,竹兰一直以为只有一个茶园,没想到,陈大人家有两座茶园。
  再算上铺子和宅子,陈大人家是真富啊。
  话说回来,何大人家也是有银子的,只是何大人是娘子有银子,靠的老丈人。
  竹兰幽幽的道:“皇上指定是希望他们能够自掏腰包捐银子的,只是你来稳住了局面,没算计成他们。”
  周书仁换好了衣服:“我怎么觉得皇上更希望抄家呢?”
  竹兰,“……你说得对。”
  周书仁抻着腰,“开始秋收了,今个安排好了收税,能清闲一两天了。”
  “我以为你会写折子申请今年免税呢,没想到你申请的是交一成的税。”
  周书仁道:“直接免了也不好,你免了今年的,明年就希望继续免,今年只收一成,明年再多收半成也不会不情愿,可一旦直接免了再收一成半,那就怨声载道了。”
  竹兰叹气这就是人心,换了话道:“今年挖了池塘,田地灌溉的水够,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今年是丰收年。”
  当初分种子,每户三分之一是地瓜种,三分之一是土豆,剩下的三分之一,一半有玉米,一半有黄豆等。
  今年哪怕交了一成的税,虽然吃不饱,至少不会饿肚子。
  周书仁不仅去城外转了,也去附近的几个县转了,今年的确丰收,他还去看了养的肥猪,因为可以再衙门领喂猪的粗粮,猪长的都不错,也是,每七天就有专门的衙役挨家挨户的走,百姓也不敢挪用喂猪的粮食。
  他都不用找商贾,就有商贾上门了,香肠的受欢迎,什么时候都是缺猪肉的。
  竹兰和周书仁躺下,竹兰临睡才想起来,她忘了和周书仁说,他又有孙子或是孙女了,算了,明个再说吧。
  第二日,周书仁听到消息,表示知道了,然后就没了,在周书仁的心里多了一个孙子,多教一个多备一份彩礼,多个孙女,唔,要多准备出来一份嫁妆!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秋收就结束了,竹兰家没种土豆和红薯,地里种的是玉米,小麦和水稻,礼州城的土地真的没东北肥沃,粮食的产量真是低的可以。
  礼州城要是不发展点别的产业,哪怕没战乱,礼州城也是所有直隶州垫底的存在。
  竹兰家的粮食都没卖,晾干后都入了粮房。
  周书仁的税收也收了上来,一成的粮食真没多少,只是周书仁规定一成的粮食,三分之一地瓜,三分之一土豆,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玉米或是别的,不允许全部交地瓜或是土豆。
  主要是地瓜土豆存不进去粮仓,不用上一年都发芽了。
  竹兰看着周书仁皱着眉头,“粮食的税收不是都收上来了吗?你还发什么愁?”
  周书仁幽幽的道:“税收是收上来了,可大部分都是地瓜和土豆,我想着派人拿银子学怎么做粉条,然后回来教给一些想做粉条生意的商贾,当然免费学可以前提是用粮食换粮仓的土豆和红薯。”
  竹兰喜欢吃酸辣粉,也喜欢吃土豆粉,她怎么没想着买一些粉条回来吃,“你不都想好了,怎么还发愁?”
  周书仁笑着,“我愁让谁拿银子去学,这个人选可不好选。”
  竹兰一想的确不好选,拍了拍周书仁的肩膀,“这我帮不了你,你自己慢慢想吧!”
  还有两
  第371章 底气
  周书仁洗了脚不想了,这人不好选,主要这银钱是由衙门出的,人选牵扯太多要慎重些,“对了,郑老爷子是不是走了?上次来说待一阵子就回去的。”
  竹兰还真知道,因娘家地也不少,最近她没少回去,“老爷子回了,这次来主要是来见你,和你见一面,老爷子就走了。”
  周书仁抽搐着嘴角,的确是为了见他,先是感慨一番,后又遗憾周家没有能和郑家结亲的小子,老爷子一点都不掩饰没看上昌智,倒是惦记了一把明云,让他给打岔过去了,呸啊,上门嫌弃他儿子,还想惦记他孙子,门都没有。
  何况这个老狐狸,他见了都打怵,他才不想跟着结亲呢!
  周书仁不想提老爷子了,“时辰不早了,早点休息吧。”
  竹兰边拿枕头边道“老家也该秋收结束了,上次接到信大半个月前,应该启程了吧。”
  周书仁拉着竹兰,“睡吧,你别操心了,他们都是成家的成人了,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到了自然就到了。”
  竹兰知道周书仁是心疼她,躺下道,“好,好,我不操心,睡吧。”
  竹兰嘴上不说,心里算计着日子,她估算着周老二他们到应该要十一月份下旬了,竹兰一算日子,闭着眼睛又惦记该招人摘苹果了,从山上运下来要雇佣不少人,哎,这都是事。
  唯一让竹兰轻松的,自家的苹果已经和外族的商贾签了契书,一斤苹果五十文钱收,无论大小果都一个价。
  竹兰迷迷糊糊心里算了一遍才睡着,周书仁睁开眼睛给竹兰掖了掖被子,嘟囔着,“操心的命。”
  次日一早,周书仁刚走,李氏和周老大就出去逛街了。
  竹兰则是喊来二月,让二月去雇人,准备五天后摘苹果,礼州城跟风种苹果的不少,跟风的多雇佣的人也多,对百姓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竹兰家的粮食都没卖,粮食多结算依旧是一半粮食一半银钱,每天十二文钱,两斤玉米面,中午包一顿粗粮素包子。
  杨家的果园子也签了契书,竹兰派人去杨府问了爹,到时候一起摘。
  周书仁是知州,不管是外族的商贾,还是本朝的商贾,都不敢拖欠银子不给的,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果子。
  等竹兰这边安排好了,周老大和李氏回来了,竹兰看着李氏买回来的东西,“我给你十两银子,你就买了几块细棉布?”
  竹兰算了下时辰,这两口子逛了一个半时辰三个小时啊,就买了几块棉布?
  李氏摸着荷包,她舍不得啊,她手里捏着大房的月钱,加上自己存的和婆婆时不时给的,一共才存了一百五十两,还要算上昨个的十两银子,日后孩子又多了,她做娘的不能不给孩子银子啊,所以今个过了眼瘾就足够了,要不是针线房没有细棉布了,她连细棉布都不想买的。
  竹兰按了下额头,挥挥手,“逛了一上午你们也累了,回去歇着吧!”
  周老大动了动嘴,他心里也不好受,别看李氏大大咧咧的,在银钱方面,李氏算的很清楚的,还是他没给李氏底气。
  竹兰看见了也没留下老大,第一家里的产业少,她现在投资的银子都不够呢,不可能把家里的产业分给老大管,她偏心眼也不会打破平衡的,家里可都是人精子,她一旦过分的偏了老大一房,别想消停了。
  随后的几天李氏没再出过门,拿着新买的布料做小衣服。
  到了礼州城后,有了针线房,竹兰每个月都会给针线房拨银子买布料做衣服的,她和周书仁一个月要做两身新衣服的,周老大李氏等每个月一身。
  一年十二个月,除了她和周书仁,一人十二身衣服,一个季度三身衣服,挺奢侈的了。
  可没办法,周书仁当官了,竹兰得到了的请帖多,每个月都有几张帖子送过来,她要带儿媳妇或是闺女出门,儿子和孙子也有人邀请,一家子不能老穿一身衣服,为了体面银子就花的多。
  一眨眼就到了摘苹果的日子,竹兰在没摘果子前一天去的果园,越往山顶的果子口感甜度越好,竹兰让人把山顶的二十颗果树都留了下来自家吃。
  竹兰家的果树是五年的果树,正是丰产期,虽然移种的时候糟蹋了一些,每颗果树也结了三十斤。
  架空朝代的苹果历史是前朝从欧洲引入的,最先就是在西北一带落户的,本土也是有苹果的,只是品种的问题,并不叫苹果,果子水分少,口感差,后来引入了欧洲的苹果,本土的淘汰了。
  丁管家去川州买果树,据说苹果的品种是引入最好品种,虽然口感依旧比不上现代的,但是也不错了,贵在没农药化肥纯天然。
  一百多亩地的苹果园,竹兰家光雇佣人就雇佣了五十个汉子,因为运输等各种问题,摘了六天才结束,主要时间浪费在运输和挑果子上了。
  虽然不管大小都要,可也有一些坏果子,比被松鼠,老鼠,鸟等啃食的,这些坏的果子都要挑出来。
  挑出来的果子,商人也要的,只是很便宜。
  一颗果树三十斤其实能卖的也就二十多斤左右的样子,入冬了,动物出来找食都盯上了果园。
  竹兰当初算上送的一共三千多颗苹果树,活了两千六百多颗,死亡率挺大的,除去留的二十颗苹果树,能卖的也就两千六百颗多点。
  最后结算了账目,入账两千七百多两银子,一年的投入都没赚回来,如果不是死的果树多,今年也是能回本的,唯一安慰今年第一年,明年基本就是纯收益了。
  其实种苹果的收益还是很大的,一颗树又不是只结一年果子,当然前提是别遇到旱灾,否则果树旱死了,投入都打了水漂。
  第372章 敲打
  杨家三年的果树结的果子就更少了,一棵树能卖八斤左右,入账一千两反而回了本,主要三年的果树和五年的果树价钱差的不是一倍,三年的果树价三钱银子,杨家买了二千二百课,送了一百多颗,加上杨家的存活率高,活了两千颗,投入一共八百多两银,赚了一百多两。
  礼州城跟风种苹果有赚的也有没回本的,可都看到了利,没回本也高兴。
  周书仁这边也把果子收了上来,礼州城现在最多的就是果商了,当初周书仁订的是三年果树,有的农户领了两颗栽种在院子里,有的领了一颗,因为种的少,一大家子看护的好,除了种种死的,基本每颗能卖的都在十斤左右。
  刨除还给衙门的果树钱,种两颗的百姓能剩下四百文钱,种一颗的也能有二百文钱,而且今年还了果树钱,来年卖果子的钱就是自己了。
  礼州城真是车来车往的,等苹果都处理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