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贺洲,积雷山。
积雷山原本是牛魔王所建妖国积雷国的核心所在,后来随着全新的妖国的建立,积雷国自然不能继续存在,但是牛魔王作为妖族最早外封的四大妖圣之一的平天大圣,还是把积雷山作为了大本营。
妖国外封四大妖圣,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吞天大圣九头虫,其中牛魔王的势力本就最大,因此在妖都与咸阳结盟之后,从人族得到援助后,牛魔王麾下的实力也增长的最快。
不过,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作为四大妖圣中实力最强的存在,牛魔王受到天庭的针对也是最多。当初昊天派遣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天猷元帅三人领兵下界,南斗星君领兵二十万,现在扩军之后变成了四十万兵临碧波潭,与九头虫对峙,天猷元帅领兵四十万与蛟魔王,鹏魔王对峙,北斗星君领兵二十万,现在在扩军之后亦是变成了四十万兵临积雷山,与牛魔王对峙。
如果这样说来并看不出天庭对牛魔王的重视的话,那么,还有一个讯息。、
因为佛门与昊天之间的协议,天庭对妖国四大妖圣的打压之中,佛门亦是派遣托塔天王李靖率领三十万天军下界。
这三十万天军,也被部署在了积雷山。
所以说,和其他几位妖圣不同,牛魔王所要面对的,乃是来自北斗军团和南天门军团两方面的压力。即使李靖的三十万南天门军团更多时候都只是在打酱油,但是那毕竟是佛门精心打造的天军,而且是整整三十万,即使只是摆在那里,就是一种威慑。
然而,即使是同时面对北斗军团和南天门军团的压力,牛魔王在率领麾下的牛魔军团和北斗军团交锋的时候亦是有来有回,其战况甚至要比其他三位妖族大圣那里还要好上一些,由此也可见积雷山的底蕴。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北斗军团扩建之后已经有了四十万天军,李靖率领的南天门军团却依旧没有从下界撤军,而是始终驻扎在积雷山附近,保持着对积雷山的威慑。
这一日,积雷山侧南天门军团的大营之中,却是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帅帐中。
李靖与陆压分席而坐。
让侍卫奉上茶,李靖看着陆压,端起茶喝了一口,好奇的问道:“帝君不在天庭坐镇,来末将军中,可有要事?莫非是有什么变故发生不成?”
点了点头,陆压笑道:“之前东海花果山发生的事情李天王知道了吧?”
点了点头,李靖眼中满是不屑:“只能说那巨灵神的确是有些蠢。整整十万天军,居然被一人戏耍于股掌之间,真是废物。”
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陆压道:“先不谈巨灵神,这样一来,大天尊却是不好继续对那猴子出手了。所以大天尊便找本帝做了协商,最后决定,我佛门的事情还是要由我佛门自己解决。本帝此次前来,便是欲要向李天王借一人用一下。”
听到陆压这么说,李靖不禁好好奇的问道:“哦?不知帝君欲借何人?又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轻轻一笑,陆压道:“本帝已经和大天尊达成了协议。大天尊同意封那猴子为齐天大圣,以为日后取经之事造势。不过,毕竟之前那猴头刚刚击败了十万天军,若是直接封其为齐天大圣未免太过不顾及大天尊的颜面,所以最后本帝与大天尊商议决定,先派遣一人挫挫那猴子的锐气,然后再去招安那猴头,这样一来,也可顾及一下大天尊的颜面。”
微微顿了一下,陆压继续道:“至于这个人选,便是本帝欲要向李天王所借之人,令郎,三太子哪吒。”
哪吒,李靖第三子,女娲座下灵珠子转世。
因为叶玄穿越所带来的种种原因,这一世的封神大战之中,哪吒并没有打死敖丙,自然也不会受到龙族的逼迫,再加上哪吒虽然被人算计,误伤了石矶门下童子,但是此事却也因为石矶被文殊几人算计身陨而不了了之,因此,这一世的哪吒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莲花化身,亦是如杨戬等人一般肉身成神。
哪吒乃灵珠子转世,本就天资绝伦,身为李靖之子,也不会缺少什么修行资源,因此,在没了莲花化身的掣肘之下,这一世的哪吒却是要比前世的修为强横许多,完全可以和杨戬媲美。
因此,面对现在并未成长起来的猴子,现在的哪吒,是完全可以做到压制的——猴子现在乃是太乙金仙修为,而作为同一时代的佼佼者,哪吒与杨戬袁洪一般,却是已经突破到了大罗境界,修为冠绝封神那一代人。
而听到陆压说要借哪吒,李靖想了想,却是提出了质疑:“帝君,若只是要挫挫那猴子的锐气,派小儿去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小儿哪吒虽然修为上可以稳压那猴子一头,但是却是孩子心性,即使事先和他说明,末将仍怕他掌握不好分寸。”
微微摇了摇头,陆压笑道:“无妨,无妨。有本帝看着,出不了什么大事来。况且,只有这样,才更真实吗。虽然只是做戏,但是要做得太假也不成。”
既然陆压已经把话说道这个地步了,李靖想了想,也就点了点头:“既然帝君都这么说了,那么末将就让小儿哪吒亲自和帝君走一趟吧,不过,不知帝君可曾选好了事后招安的人选?”
淡淡一笑,陆压道:“先让哪吒挫挫这猴子的锐气,然后本帝亲自前去招安。”
“以本帝的身份,倒也不算是辱没了这猴子佛门护法的身份,不知李天王以为如何?”
轻轻点了点头,李靖道:“善。”
说着,李靖对着帐外喊道:“去传三太子过来。”
“诺!”
大帐外自由卫士领命前去找哪吒去了。
回过头来,李靖又道:“帝君此去可需天军陪同?”
轻轻摇了摇头,陆压淡淡道:“有三太子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