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欲书文 > 穿越历史 > 云胡不喜 > 第89节
  谢嘉琳已喝完了药,上前向他行礼,帮他更换燕居之服,一面笑道,“怎么今日这么早就回来了?”
  ……新婚的新鲜感褪去,加之心里惦念着雁卿,这数月来太子已不大频繁往谢嘉琳这里来,平日里多以繁忙推脱——当然他也确实很忙,但要说和夏禹似的忙到连陪妻子的时候都没有,那也绝不至于。
  太子便道,“恰从阿爹那里出来,听说你身上不大舒服,便想回来看看你。”
  谢嘉琳脸上就一红,已不觉羞赧垂头,只唇角沁着笑意,显然还是高兴的。太子盯着她,恍惚间竟觉着她这害羞的模样很是动人。便抬手勾起她的下颌,在柔滑的皮肤上轻轻打了个旋儿,道,“看着气色还好……是哪里不舒服?”
  谢嘉琳便抿了唇,眼神往下一指,太子跟着看下去,谢嘉琳便垫了脚轻轻在他耳旁道,“是喜脉。”
  这耳语亲昵,太子本以为谢嘉琳是知情知趣的在同他调情,便将她揽住偎依厮磨起来。
  过了一会儿那三个字才进到他心里头去。
  太子便愣了一愣。
  “什么?”
  “是喜脉。”谢嘉琳又轻笑着说道,“太医已给了准信儿,已两个月了。殿下,咱们要有孩子了。”
  ☆、129第七十八章 下
  太子很茫然。
  潜意识里他自己其实还是个孩子,怎么忽然就要为人父了?
  不能说他不期待这个孩子,而是说他不知道该以什么姿态对待这样的消息。他觉着自己应该是高兴的,但实际上他心里竟连激动都没有,就只是茫然——要有孩子了?
  谢嘉琳很快便察觉出他的心不在焉,“殿下?”
  太子忙就回过神来,想了一会儿才扶着谢嘉琳坐下来——无论如何他要有孩子了,他曾想过若他日后有了孩子,必倾尽天下宠爱他,不教他受半分委屈。他会将自己曾经渴望过的一切都给他,他会疼爱他。
  他将手搭在谢嘉琳腿上,试探着想要附耳去听,谢嘉琳见状不由就笑出声来,小声道,“才两个月啊,哪里听得出来?”
  太子便抬头,“那我该怎么做?”
  谢嘉琳对上他的目光,心里就一软,笑道,“什么都不必做啊,现在他还什么都不知道,做什么都没用。等他日后出生了,开始知道事了,就自然而然会亲近殿下,也无需做什么啊。”
  太子便想了一会儿,才道,“你想要什么?”
  谢嘉琳一愣。
  太子便又道,“我得待你好些。”
  谢嘉琳眼里便一酸,反倒嗔怪起来,“殿下这么说,想来是若没这个孩子,便不对我好了。”
  她难得有任性撒娇的时候,此刻面露娇俏,容颜比平日里不知鲜活生动了多少,倒是令太子有些惊讶,“你这是在同孩子争宠?”
  “争不得吗?”
  太子心想当然争不得,他同孩子血脉相连,岂是谢嘉琳能比得的?可看着她又高兴又隐隐不安,眼圈又有些泛红期盼的模样,竟就有些明白她心中所感所惧——盖因人渴望被疼爱时、害怕被错待时的忐忑,俱都大同小异吧。
  他脑子便有些忙音,好一会儿之后才想到,她不会其实是对自己动心了吧。
  他愣了一会儿,才喃喃道,“争得。”
  目光再逡巡到谢嘉琳肚子上,对这个突兀就出现在生命里的似无还有的孩子,就有了一些虽然飘渺却又仿佛能触摸到的实感。
  那里孕育着一个孩子。
  他是有妻并将有子的人了。
  这感觉很奇怪,就好像苦闷的漂泊寻找了这么久之后,正在为这个他明明置身其中却又仿佛总是无法融入的世界恨恼着,忽然间回首却发现自己已然落在了实地。他害怕孤单,可原来其实他并不是孤寡一人。
  他隐约就又想起雁卿所说的,喜欢一个人和被一个人喜欢的喜悦——他似乎是有些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试探着伸出手去,轻轻的覆上谢嘉琳的肚子。
  谢嘉琳有了身孕的消息,很快就上上下下的传遍了。
  林 夫人给皇帝上书的时机非常巧,她这头才表示女儿教养得不够好,不堪匹配国储皇嗣,恳请皇帝收回成命,那头皇帝立刻就点头答应了——因为太子妃有孕一事,太 子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皇帝也惊喜得觉着自己起码能多活三年,待等到孙子能跑回跳会脆生生的叫太公了才走得安心。都绝然不愿在这个时候给太子纳妾令谢嘉琳堵 心。
  如今太子有闲暇时都想着如何对谢嘉琳好些,整个人身上那种时不时流露出的孤狼似的阴狠也消融不见。一时也不大去想整治臣僚的事了。
  作 为国储他被皇帝和赵世番教导得很好,一应人事、政务俱都难不倒他,处置得十分都妥当合理、驾轻就熟。可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显然才刚起步——虽一心想 要对谢嘉琳好一些,可毕竟过去十余年间他唯独懂得的就是令自己愉悦顺心。如今刻意取悦谢嘉琳,难免就常要逆意迁就她,令自己感到不痛快。谢嘉琳又善于察言 观色,反而常因他的情绪而闷声不悦起来。
  这既有违太子的天性,也有违他的本意。
  太子感到很烦恼,到底还是求教到皇帝身上了。
  皇帝又哪里会处理这种情况?他幸运就幸运在同先皇后情投意合上,本质上他也完全不是个知道怎么讨好妻子的人。却又不肯承认自己被难住了,只好来玄的,“将心比心就是。”
  父子两个大眼瞪小眼,片刻后都有些窘迫和无语。就各自清了清嗓子。
  还是太子先问出来,“当年阿娘有了身孕……阿爹是怎么想的?”便大致将自己的茫然和无准备向皇帝一说。
  皇 帝便也在春日懒洋洋的午后里,回想起许多往事来,“……跟你差不多,却比你更迟钝些——直到将孩子抱在怀里了,才手忙脚乱的欢喜无措起来。不过你阿娘也不 大懂,我们俩便日日研究着怎么教养他。那会儿奸臣主政,孝慜皇帝才刚刚遇害,我们兄弟几个的处境都危机重重。可因为这个孩子,我和你阿娘反而能偷得片刻清 闲……”
  太子便有些发懵,“……在我之前,阿爹还有其他的孩子?”
  “嗯……”皇帝便细细的说给他听,“你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大郎是正淳六年生的,生得最漂亮,像你阿娘,睫毛又密又长。二郎比他小三岁,老三是个女郎……”他停顿了好一会儿,才又道,“他们都没能长大。你是朕第四个孩子。”
  太子感觉到心底仿佛有什么坍塌了。原来他既不是最年长,也不是唯一。若他两个哥哥里任何一个活到今日,这天下都轮不到他来继承。他能从皇帝的话里听出来,那夭折的第一个孩子在他心中的分量……
  他脑中忽而就冒出个念头来——原来他同楼蘩生的那个小杂种也没大差别。
  他为这想法而恨恼,忙将它抛开。可此刻已不能不去想,他也曾是他的兄长们所憎恨的、生来同他们争抢财产和父母的弟弟。为什么会这样?
  他忽就又想起雁卿来,他想雁卿肯对月娘好也许就因为她自己也是旁人的妹妹,她必是指望她的兄姊们对她好,才会善待月娘……横竖他就是无法善待弟弟,谁叫他的哥哥们都夭折了呢。
  他心中已然动荡起来。他曾理所当然以为一切就该属于自己,可那理所当然却在不经意间被打破了。
  皇 帝哪里能猜到他这番心思?只觉着这仅有的儿子总算是长大成人了,心中欣慰,“大概朕命里就只担你一个孩子吧。”难免又想到病弱多难小儿子,却已不打算再多 在太子跟前提起,只又说,“谢娘的事可曾祭告给你阿娘知道?她在天有灵必定替你高兴。朕总算也没辜负她临终所托,日后也可安心去九泉之下见她了。”
  太子自乾德殿中出来,精神还有些恍惚。
  如今皇帝还在疗养,乾德殿中人出入者少,从殿外而来之人便也尤其醒目。
  太子见那戴白纶、衣鹤氅之人飘然而至,目光也不由望去——他见白上人的时候并不多,也是忽然想到皇帝病中一直由他负责调养,才骤然认出那道士便是白上人来。
  他虽厌恨白上人,可因皇帝宠信白上人,他便也不曾当着白上人的面流露出怨毒之色——这些方士向天子进馋实在太容易,太子既还想让他为皇帝诊治,不打算黜退他,便也没想即刻便同他撕破脸。
  白上人向他行礼时,太子也就一颔首。
  只是他今日心情实在是不好,忽而就想给白上人找些麻烦,便道,“小王近日颇有些多虑失眠,不知白观主可有什么安枕的妙方?”
  白上人便抬头打量了他一眼。太子对上他那双眼睛不知怎么的就错目避开了——那眼睛太洞彻了,仿佛一眼就会被它看穿一般。
  “不碍。”白上人依旧带着些出家人不谙世事的冷淡,道,“殿下只是心中有些迷惑罢了,无需汤药——殿下可曾听过华胥之梦?”
  太子还真听过——赵世番上课有个好处,纵然说教的是治国理民之类枯燥的道理,也旁证故事佐以传说,讲得声色并茂,有滋有味。华胥之梦他便在讲黄老之学时提过。说黄帝即位十五年,忧国之不治,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对于治国之道从此恍然大悟。
  白上人便探手从袖中取出一段白玉来,那白玉雕做一截树枝,惟妙惟肖,宛若玉树枝头折取,“殿下将此玉置于枕边,昼寝可入梦。所疑惑忧虑之事,当在梦中有所解答。”
  他过于一本正经了,倒让太子将信将疑起来,不觉就将那玉树枝接在了手中。
  太子已走远,见私下无人,白上人身旁小童才低声询问,“那树枝当真能让人做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若真有忧思,做梦有什么稀奇的?”
  “在梦里解惑呢?”
  “都要向梦求解了,自然是日思夜想,还愁想不通吗?”
  “师父您不是教导徒儿说,不能装神弄鬼吗?”
  白上人无语的瞟小徒弟一眼,抬步进殿——众生芸芸,总有些烦恼自己想不通却又不能求之于人,可世上又哪来的神佛解惑?他也不过是给一个寄托,令人可以看清自己心底最本真的想法罢了。
  至于这想法是善是恶……便只能看各人的修养、教化了。
  ☆、130第七十九章
  太子妃甫一有身孕,谢家上上下下便都有封赏,足见皇帝和太子对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的喜爱和期待。
  赵家也松了一口气——赵世番原本已做好了准备,以为这一次定然会令天子不悦,要付出些代价。谁知道柳暗花明,竟是轻巧化解。
  不过赵世番也心知肚明,他们师徒之间的矛盾已是埋下了,以太子的心性这矛盾悄然化解的可能不大,暗暗发酵至某个契机一并爆发出来的可能反而不小。
  他也已做好了准备,一旦皇帝驾崩太子即位,他便当趁早隐退——赵家人才辈出,他的两个弟弟也都已有了能独当一面的地位和能力,倒也不怕他隐退后族内无人主持局面,就此衰落下去。
  太 子同谢家如今正是鱼水相得的时候,赵世番对谢景言安危的担忧也略略消退下去。鹤哥儿早已受命赶往庆州,去保护谢景言,也顺便调查谢景言身旁是否真有对他不 利之人。赵世番鞭长莫及,不过有赵文渊、鹤哥儿在身旁照应保护,又有鹏哥儿在后方运筹排查,想来谢景言当能安然无虞。
  太子断了纳妾的心思,月娘便也不必再忐忑嫁去东宫之后的遭遇。如今她一颗心彻底安稳下来,渐渐脸上又有笑容。
  姊妹二便人又回到东郡公府上读书——不过近来东郡公常被传唤至东宫为太子讲经,已不再亲自教授姊妹俩。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全天下的儒生没有不想将自己的道统推销给天子做帝王之师的,东郡公也不例外。有这样的机遇自然竭力准备,不肯有半点疏忽和不周全之处。因此不单是雁卿姊妹,除了还不时和几个业已登堂入室的内门弟子探讨商议之外,几乎已不再给学生授课讲学。
  又赶上五六月里的农忙时候。辩经盛事结束之后,学内读书的农家子弟们纷纷请假回乡忙夏去了。人一少,学内读书便没那么有意趣了。且兼天热人懒,四下寂寂无声,人读起书来也倍觉空落。
  雁卿姊妹都当年少爱玩的年纪,东郡公夫人也不喜欢看她们过得跟苦行僧似的,便带着她们俩去乡间田庄里住了一阵。
  任何年代农活都是辛苦的,乡野间往往鸡鸣而起,天不亮就上野做活,至暮方归。赶上夏收时候,彻夜守在田里的都常有。自耕种至收割,凡农事无不沉重,半辈子务农的田家少有不满面风霜、脊背佝偻的,然而精神也确实比平辈人更刚健矍铄些。
  姊妹二人都是头一遭来到乡间,得识黍麦。东郡公夫人自然不会是让她们下地做农活,可也不曾粉饰太平。姊妹二人在乡间住了不几天,便已明白文人所说田园之乐同现实究竟有多大的区别。
  但 打从心底里,她们还是感到轻松和亲切。每日里跟着东郡公夫人在田间辨识花草——美其名曰研习诗经名物——常就能自陌上田头摘得新鲜的野莓子。陇上还生着矮 矮的酸枣树,也到了枣仁儿开始泛红的时候。枣树上爬满了牵牛、打碗、女青花,又杂生龙葵子、蓼蓝、鸭跖草……姊妹二人从未在这么广阔的天地里,享受这样的 野趣,俱都有目不暇接之感,看什么都好奇。
  这时节的风景最是鲜艳明媚,蓝天碧水,阡陌切开了麦田。真是最好不过。
  闲 暇时,她们也给近邻打下手。四下里都是麦场也都是麦香,农活最重的时候,田家伙食也最好。女人们将新麦子直接碾好了扫去麸皮,加水和牛油活起来揉做面饼, 撒上肉碎和芝麻,就着天井新盘出的灶台烤做香喷喷的毕罗。三五十张叠进篮子里,用麻布一遮,一路麻溜儿的送上地头,饼子还是滚烫的。这就是午饭了。乡野人 吃的是不知名的霜茶,拿叶子加水熬煮,煮好了连叶带谁倒进陶罐子里。喝的时候斟进海碗里,自带一股子药草的芳香,格外的解腻消夏。
  这活儿大都是整个乡村的女人一起忙活。男人们则都在田头打场——打谷晒麦这样的活儿,一家一户自己是忙不起来的,同村人也就互通有无、互不计较的彼此相助,都在一处劳作。
  雁卿和月娘读的都是圣人书,心底多多少少都有大同的理想,是喜爱这种天下为公、不分彼此的场景的。
  农 家人并不知她们是官家娘子,只以为是东郡公家小娘子们来帮忙的。东郡公在乡间极受尊重,女人们对姊妹二人都很好。虽也却之不恭的让她们做做递水添柴的活 儿,但更多时候还是指使家中女孩儿“带两位小娘子进屋坐坐”或是“出去逛逛”。倒是令她们在乡间结交了不少玩伴。
  她们看乡村新鲜,乡间小姑娘看她们更新鲜——这个年岁了都还没说亲,生得白净美貌,性情随和可亲,更兼能读书识字,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间的人。因此也都爱跟她们玩耍。待说过三五句话之后,就必央她们教着写字,大都是问自己名字的写法。
  为此不止雁卿兴致勃勃,连月娘也暗自觉着美滋滋的——终于轮到她们来教旁人了。
  不过学习到底还是枯燥的,大多数小姑娘学会自己的名字,再多就愿学了,就算她们还想教,小姑娘也只一句话——“哪里能记得这么多,平日里又用不着”,倒是让她们颇为失望。
  终于有一回,月娘忍不住反驳,“可以用来看书啊。”有句话她却没说出口——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小姑娘胸有诗书,谈吐才优雅,气质才清华,眼界才开阔。若不学无术,年幼无邪时还可称赞一句率真直爽,待老大之后便要被嘲讽俗不可耐了。
  她觉着读书是能帮这些小姑娘改变命运的。
  可惜小姑娘们完全不领情,笑说一句,“二姑娘真会说笑话,书是什么东西。”转头就不大亲近她了。